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利用薄荷醇及其衍生物乳酸薄荷酯对木质文物进行临时加固的方法,适用于文物保护和木材加工行业。该方法选用健康松木,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不同降解程度的老化木材样本,进而使用薄荷醇及其衍生物作为加固剂,对样本进行处理,对比加固效果。该技术为不同降解程度的老化木材提供针对性保护方案,确保各类木材得到及时维护。技术特点包括模拟老化条件的准确性、加固操作的简便性以及环保安全性。
背景技术
木质文物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极易受到湿度变化、光照、微生物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受到不同程度的老化、开裂、变形和腐朽。当这些文物在出土后由于其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降解,直接提取会破坏文物的形貌及其价值。这种降解过程复杂且多样,不同环境下的文物降解程度差异显著,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常用的临时固型保护材料主要有三种:石膏、聚氨酯泡沫、环十二烷。石膏,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常温下凝固后会形成白色的固体,这种固体具有一定的硬度,但由于其凝固后硬度较大,使得在去除过程中需要使用锯子、手术刀等工具。这种操作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有可能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如划痕、崩裂等。聚氨酯泡沫在考古发掘现场作为临时固型材料,相较于石膏,具有质量小、热导率小、施工工艺简单、发泡成型快速、防震效果好等优势,然而,聚氨酯泡沫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特别是与其成分之一异氰酸酯相关的健康风险。环十二烷作为一种蜡状固体具有高疏水性、化学性质稳定、室温下可缓慢升华等优点,但其渗透性差,粘合力小,且具有一定的易燃性。
目前,针对木质文物的加固技术多种多样,包括物理加固、化学加固以及生物加固等。其中,化学加固因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而得到广泛应用。薄荷醇,也被称为薄荷脑,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中的化合物。薄荷醇及其作为一种天然、易获取且性能优异的临时固型保护材料,在考古发掘现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良好的固型强度、室温升华特性和渗透性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保护文物遗迹的有力工具。
但现有的采用薄荷醇及其衍生物在作为临时加固剂加固木质文物的过程中,加固效果容易受到加固对象及加固环境温度、适度等影响,且薄荷醇及其衍生物的加固效果往往由于挥发过程控制不当而受到影响,加固性能不稳定。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