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产品为一款新型手指矫形器,设计包含护套、矫正支架和关节支架。关节支架由连接臂和悬挂臂组成,悬挂臂固定于连接臂上,实现连接臂的悬空状态。矫正支架与连接臂活动连接,可根据指骨长度或矫正受力位置沿轴向移动并锁止固定座。牵拉机构与护套配合,安置于手背,牵拉件与关节支架接触,通过施力调节张弛状态,校正屈肌腱挛缩手指。相较于传统固定支架,本技术减少手术强度和时间,避免损伤关节面及手指皮下血管神经,降低出血和神经损伤风险。
背景技术
血管瘤/脉管畸形,影响皮肤和深层组织,包括:肌腱、肌肉和神经,甚至骨骼。血管瘤/脉管畸形导致的挛缩通常是由于血管瘤/脉管畸形本身或其治疗后的纤维化改变,影响了肌腱和周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往往都是跨多个关节的挛缩。因此,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血管的处理,以减少出血风险。
血管瘤/脉管畸形影响的范围比较广,在血管瘤切除后需要肌肉止点,肌膜的重建及特殊的康复策略,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减少挛缩复发的风险。因烧伤或骨折等原因导致的挛缩,其康复计划可能更侧重于恢复关节活动性和肌肉力量。
图1是目前临床上对血管畸形合并肢体挛缩畸形的手指实施矫正的照片,Ilizarov外固定支架在四肢畸形矫正与骨延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对于血管畸形合并肢体挛缩畸形的手指实施矫正方面,则显得不太适宜。另有微型固定器,但是此等器械的设计初衷主要是针对马蹄足、手指短小和畸形的治疗而开发,虽然可以基本满足手指的局部牵引,但是一处固定就需要斜穿至少两根克氏针,创伤大。另一方面,由于穿针的出针点为指动静脉和神经的走行处,易造成血管神经的损失。
克氏针纵行贯穿指间关节的方法可以满足屈肌腱挛缩的矫正,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贯穿指间关节,对指间关节损害比较大。参见图2,克氏针从手指的远端入针,沿轴向,再刺入关节面后,止于手指的近端。
因此,对于血管瘤等原因造成的屈肌腱整体挛缩的患者,需要一种适合的,风险更小,加快恢复的矫正器。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