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结合微生物发酵的红茶制备新工艺。该工艺流程包括:(1)选用新鲜茶叶进行自然萎凋;(2)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里氏木霉菌以促进纤维素的水解糖化及细胞壁破碎;(3)揉捻后立即加入酿酒酵母菌液进行发酵,以增强红茶香气;(4)发酵至茶叶呈红褐色后终止发酵,随后进行高温烘烤,冷却并在60-80℃下烘干,得到具有独特风味的红茶。本发明的红茶制备工艺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还提高了红茶的氨基酸含量,使得茶汤色泽更加红亮,滋味醇爽,香气浓郁,口感香甜,且苦涩味明显降低,展现出红茶的独特风味。
背景技术
红茶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茶叶产品之一。传统的红茶制作过程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步骤。红茶风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鲜叶品种、采摘季节、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储存条件和冲泡方法等。其中,发酵工艺是决定红茶品质和特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红茶的特征颜色、香气、滋味。通过传统自然发酵制作出的红茶,茶多酚、咖啡碱、奎宁等苦味物质的含量较高,泡制出的茶汤苦味较重,还带有很强的酸涩感,对部分人群有较强的不适感,并且传统自然发酵出的茶叶往往还存在香气不足、生青味重等不足,导致传统工艺制备红茶在市场上缺少竞争力。因此,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红茶的需求不断增加,优化红茶发酵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红茶的主要成分包括多酚类物质、咖啡碱、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胡萝素、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微生物在自身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酶,例如蛋白酶、纤维素酶,能够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催化茶多酚类化合物、黄酮及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等化学组分发生降解、氧化、缩合等系列反应,导致多酚、多糖和类黄酮的含量下降,而茶褐素、儿茶素等衍生物的含量上升,从而引起红茶风味品质的变化。
基于此,本发明通过将三种不同食品级安全益生菌,里氏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酶,促进茶叶本身各种组分的转化,减少茶汤的苦涩味,增加茶汤的香气,提高红茶的品质。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