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高效提取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2025-01-18 14:47
No.1330186837087756288
技术概要
PDF全文
本项创新涉及一种地热能高效提取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该系统的核心组件为重力热管,由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和回流段构成,其中蒸发段与绝热段相对,且各段之间协同工作以实现地热能的高效提取。系统还包括板式换热器,以优化热能转换效率。
背景技术
地热资源目前有浅层地源热能和地下深部地热能。浅层地源热能,即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Pump),是指在地面以下几百至几千米深处的位置,一般温度不会超过25℃,该部分热能目前主要用于家用取暖;另一部分是地下深部地热能,该部分热能埋藏在距离地表3~10千米干热岩内,岩层温度150~650℃,层内几乎没有水或者蒸汽,存在于一定孔隙率以及较小的渗透率的岩石中。温度梯度大于50℃/km的地热资源被认为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目前该热能主要应用于取热发电。 据有关部门考察,地球内部目前储存的地热能总能量超过地球煤炭总资源的1.7亿倍。我国的干热岩总储量能达到千万亿吨标准煤。据统计2016年全国能源使用消耗表观为41.8亿吨标准煤,如果能够对少量的干热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代替一次性化石能源,能够大大地减缓能源压力,同时减少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我国干热岩资源储量巨大,如果按照可利用资源量占总资源的储量计算,是传统水热地热资源的168倍。我国干热岩型地热系统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有隆起山地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藏南、滇西等区;有沉积盆地型,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的中新生代裂谷及断陷盆地中。 传统的干热岩热能开采系统,对地下深处的高温岩石进行人工压裂,使这些裂缝连接成系统性通道,形成人工热储。在该开采系统中,冷流体通过通道入口到裂缝与高温岩石进行热量交换,经过升温的流体通过出口将热量取出。地面设备将热量利用之后,高温流体重新变成低温流体进行取热的循环,从而实现深层地热能的开采和利用。这种热能开采的方式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泵功将流体灌入和排出,同时由于裂缝的不规则性,热媒流体在地下循环过程中会存在大量流失的现象,水也会不可避免地和岩石接触发生一些非热反应,影响整个采热过程。
实现思路
阅读余下40%
技术概要为部分技术内容,查看PDF获取完整资料
该技术已申请专利,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技术研发人员:
虞斌吴琼周帆
技术所属: 南京工业大学.
相关技术
具有分形沟槽的多孔吸液芯及其制备方法和相变传热器件 具有分形沟槽的多孔吸液芯及其制备方法和相变传热器件
一种具有穿孔翅片的螺旋管相变换热装置 一种具有穿孔翅片的螺旋管相变换热装置
一种3D打印混凝土流变性能调控方法 一种3D打印混凝土流变性能调控方法
一种用于晶圆Notch槽磨削的金刚石砂轮的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晶圆Notch槽磨削的金刚石砂轮的制备方法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合装置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合装置
树形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 树形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
用于碳化硅晶圆减薄砂轮的球形复合堆积磨料的制备方法 用于碳化硅晶圆减薄砂轮的球形复合堆积磨料的制备方法
回收数据中心余热的液-液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 回收数据中心余热的液-液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
一种数字液滴微流控芯片系统和细菌检测方法 一种数字液滴微流控芯片系统和细菌检测方法
一种基于热膨胀差异的孔径自适应响应智能多孔吸液芯和传热装置 一种基于热膨胀差异的孔径自适应响应智能多孔吸液芯和传热装置
技术分类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互联网软件服务 互联网软件服务
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
信息集成数字服务 信息集成数字服务
电气机械制造 电气机械制造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
医药制造、生物基材料 医药制造、生物基材料
石油煤矿化学用品加工 石油煤矿化学用品加工
化学原料制品加工 化学原料制品加工
非金属矿物加工 非金属矿物加工
金属制品加工 金属制品加工
专用设备制造 专用设备制造
通用设备制造 通用设备制造
通用零部件制造 通用零部件制造
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天设备制造 铁路、船舶、航天设备制造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燃气生产和供应 燃气生产和供应
水生产和供应 水生产和供应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 农副、食品加工
烟草、酒水加工 烟草、酒水加工
纺织皮具居家制品 纺织皮具居家制品
文教体娱加工 文教体娱加工
苏ICP备18062519号-5 © 2018-2025 【123技术园】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