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创新装置专注于足踝矫正领域,特别设计了一款可以调整前脚掌内翻角度的足踝矫正与功能训练器。该装置采用充气固定带,底部配备辅助训练结构,并允许调节训练强度,以适应不同用户需求。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装配有可调节组件,旨在提供全面的足踝矫正和功能训练解决方案。
背景技术
脑卒中(Stroke)是高致残率的疾病之一,其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认知、吞咽功能和运动功能,大大降低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配合,为了达到一个较好的康复效果,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恢复步行功能是脑卒中患者最迫切的愿望之一,步行功能是日常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步行可以使患者活动范围不再局限,重新恢复具有社交属性的“社会人”。然而,恢复高质量的步行功能并非一件易事,因步行功能涉及髋、膝、踝三者的独立与协调配合功能,缺一不可,某一方面功能受限,整个下肢的功能将受到影响。脑卒中患者最为明显和常见的问题是足下垂和足部功能受限,脑卒中下肢以伸肌共同运动痉挛模式为主,具体表现为髋关节后伸、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跖屈内翻,对步态影响最大的是踝关节,踝关节的跖屈内翻严重影响患者足廓清功能,即踝关节无法抬离地面,步行时容易摔倒,为了能顺利完成抬腿动作,患者一般的代偿措施是提髋跨步,形成划圈步态,划圈步态效率低,耗能高,对关节的负荷也较大,所以如何改善踝关节功能是临床恢复步行功能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踝关节的跖屈、内翻,已有相关的治疗措施,如矫形器的使用和功能性电刺激的应用,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矫形器的种类繁多,分为日用和夜用,治疗型和功能型,在选择上就存在一定难度,矫形器是一起固定作用和纠正对位对线的工具,缺少主动训练的功能,而功能性电刺激则需要专门的仪器或设备,虽现在已有便携性的功能性电刺激仪,但其价格仍比较昂贵,且功能性电刺激适用于康复后期的病人。
申请号为202321883635.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配备有按摩组件的踝足矫形器,在原有踝足矫形器的基础上增加了腿部按摩组件、踝部按摩组件与足部按摩组件,为踝足矫形器增加了按摩功能,能够对使用者的腿部、踝部以及足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处康复,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申请号为202321755249.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踝足矫形器,足部组件能以所述活动铰链的铰接处为轴在矢状面摆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结构不合理而影响康复锻炼活动的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2410046562.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踝足矫形器,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足部大小进行调整足部支撑结构,同时可以对内翻足、外翻足、高弓足、反脚背、脚后跟不着地、剪刀步等因意外骨折或其他病症后遗症导致的足踝畸形进行适当的调整;且进一步具有气囊对足踝部进行包裹,从而保护足踝部。
目前现状难点:1、传统的踝足矫形器把关注点放在踝关节的矫正,忽略了前脚掌内翻的问题,前脚掌内翻不解决,初次着地的时候,第五跖骨外侧(第五跖趾关节)着地会加剧内翻症状,甚至会导致疼痛。2、固定带不能充气,产生的压力较大,长时间压迫可导致足部皮肤变红、疼痛。3、较少考虑足趾的屈曲问题,足背部皮肤长期受压,易产生压疮。4、传统踝足矫形器底部没有其它辅助训练的结构,训练强度不可调,缺少趣味性,患者参与度不高。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