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通过收集井数据,包括岩心分析、录井、试油资料及多种测井曲线,利用趋势面分析法对测井曲线标准化,对目标层段测井相态分类,并多点取值。通过差值重构计算JAC、JRT等参数,建立识别图板,确定判识标准,实现钙质砂岩夹层和油水同层、水层的定量区分,具有操作简单、数据易获取、成本低等优点,提高边界清晰度和区分度。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复杂油气藏已逐渐成为主要的勘探目标。随着低阻油藏产量和储量的不断增加,其已经成为近年来一个特殊的开发领域。低阻油层主要是指油层电阻率接近或小于本地区相同地质条件下的水层电阻率,故电阻率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与水层特征相近,导致在测井解释过程中容易丢失低阻油层,给后期开发增产造成较大阻碍。现有研究中,关于低阻油层的识别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主微量元素分析、电子探针等岩心分析手段开展低阻油层的成因研究和识别。如专利CN 109580678 A公布了利用数字岩心技术快速识别评价低阻油气层方法。此方法成本较高,主要适用于岩心资料丰富,区域小的地区。目前,常用的主要是基于测井曲线的交汇图法、重叠法、多井对比法和核磁共振测井法等技术。譬如专利CN109667576 A公布了一种高矿化度成因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方法。专利CN117627633 A公布了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专利CN114086945 B公布了一种低矿化度成因低阻油层的录井识别方法。专利CN106285660 A公布了一种多层砂岩油藏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及装置。专利CN116699721 A公布了一种基于核磁测井的低阻油层甜点识别方法。专利CN 109707378 B公布了一种基于泥浆侵入特性及纵向对比的低阻油层识别方法。2012年第42卷第2期,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于红岩等人依据分析化验数据综合确定各特征参数在低阻油层的下限值,实现了从定性识别向定量评价的过渡,建立的低阻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准确率达96.15%。2013年第25卷第3期,岩性油气藏,谢青等人采用交汇图法、测井曲线重叠法及邻井水层对比法对志丹、安塞地区长6低阻油层进行了识别。2018年第25卷第1期,断块油气田,郑华等人将岩心、测井资料、试油试采结果相结合,利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技术对渤海旅大A油田低阻油层进行了识别,识别精度达90%以上。2022年第37卷第5期,地球物理学进展,陈明江等提出一种既适用于碎屑岩也适用于碳酸盐岩的基于电阻率变化率的低阻油层识别新方法。钙质砂岩是指含有钙质胶结物的致密砂岩,普遍发育于碎屑岩储集层中,其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影响储层整体物性。另外,由于钙质砂岩呈现出高电阻率、低声波时差的特性,在低阻油层的油水识别中,容易被误判为油层,导致该地区的油层解释符合率下降。这都对提高老油田尤其是低阻油藏的剩余油挖潜造成阻碍。目前,钙质砂岩的识别方法主要为测井识别和井间建模识别,如专利CN101793145 A公布了一种中子寿命和补偿中子组合测井确定钙质夹层和地层孔隙度方法。专利CN117390526 A公布了一种分布识别夹层的方法。2016年第27卷第6期,天然气地球科学,刘丽等人,依据钙质砂岩和非钙质砂岩之间沉积和成岩的差异性,探讨岩石学特征和成岩演化过程对钙质夹层分布的影响。2017年第31卷第5期,石油地质与工程,王雨辰等人综合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对钙质砂岩夹层岩性和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2020年第47卷第5期,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其那尔·胡山等人基于高密度地震资料实现了钙质砂岩的精准表征。
经过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常规的交汇图法和重叠法区分精度较低,步骤繁琐,特别是难以对低阻油藏中的油层和油水同层做到清晰划分;而核磁共振测井成本较高,不利于大批量井的油水识别;(2)常规的测井识别难以区分出钙质砂岩,而井间建模识别需要大量的井数据,时效性差、解释成本高;(3)目前,还未有一种综合的方法可以同时快速判识出低阻油藏中的钙质砂岩和油层、油水同层。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