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创新方法,通过拥挤效应增强大豆蛋白的热稳定性。该方法涉及将分子量10000至20000的PEG与质量浓度20%至40%的PEG溶液混合,与5%质量浓度的大豆蛋白溶液混合均匀,随后在100℃下加热30分钟。经过酸沉、离心、分散、复溶和干燥步骤,获得的大豆蛋白展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即使在2.5%的低浓度下,经过本方法改性的大豆蛋白在10%的质量浓度下加热30分钟也不会发生凝胶化,保持良好流动性。这种热稳定性大豆蛋白适用于蛋白质饮料,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并增强产品在热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背景技术
大豆是分布最广、经济效益最好的豆类植物,大豆蛋白是最重要的食品蛋白质资源之一;含有多种人类必需氨基酸,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用来改善食品的感官特性。热处理是加工大豆蛋白制品非常重要的操作工序,可以提高大豆蛋白的消化率,还可以减少豆腥味和并起到杀菌的作用。但是,热处理也是导致蛋白质聚集的主要因素,蛋白质聚集会对产品的感官特性和营养特性产生不良影响,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其在高浓度蛋白饮料中的应用。
专利公开CN109553676A公开了一种抑制鱼肉肌球蛋白热变性聚集的方法,该发明中的方法涉及梯度升温、保温透析,并且在梯度升温过程中需要加入稳定剂,透析时加入渗透剂,实施过程较为繁琐,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专利CN 109770041 A公开了一种热稳定性大豆蛋白的制备方法,通过对浓度为0.1~1.5%(w/w,g/g)的大豆蛋白进行热处理改性可提高大豆蛋白的热稳定性,并且制备的热稳定性大豆蛋白在浓度为10%时可以保持一定的热稳定性。然而,在实际研究大豆蛋白的性能时发现,提取大豆蛋白所用的豆粕对大豆蛋白的稳定性有着较大的影响,豆粕的氧化程度越高,提取的大豆蛋白的稳定性越好。豆粕的氧化程度可以通过提取的大豆蛋白的总巯基含量反映出来,如图1所示,即豆粕的氧化程度越高,提取的大豆蛋白的总巯基含量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在氧化程度较高的豆粕中,巯基氧化成了二硫键,导致最终提取的大豆蛋白的总巯基含量降低。通过对来自不同氧化程度豆粕的大豆蛋白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豆粕的氧化程度越低,提取的大豆蛋白中总巯基含量越高。当大豆蛋白中总巯基含量大于1.5μmol/g时,大豆蛋白的热稳定性非常差,即使按照专利CN 109770041A的方法对该浓度为1%的大豆蛋白进行热处理改性,改性的大豆蛋白分散液在浓度为10%时进行加热仍然会发生凝胶化。因此,亟需寻找一种可提高高巯基含量的大豆蛋白的热稳定性、同时程序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来改善大豆蛋白的性能。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