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药物载体技术,提供黑木耳多糖制备纳米药物载体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含黑木耳多糖复合物在光热治疗药物制备中的应用。黑木耳多糖作为载体,可解决光敏剂不稳定、团聚和聚沉问题,提高生物相容性和载药量,对肿瘤患者有益。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非侵入性疗法,能够消除各类肿瘤。在肿瘤局部施加强度可控的外部激光照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PTT可以通过提高物理杀伤率、刺激药物释放、促进氧化应激或影响其他生物过程来直接或间接杀死癌细胞。有研究指出,PTT联合化学动力治疗相较于单纯化学动力治疗提升抑瘤率超20%,且可通过物理杀伤和抑制P-糖蛋白介导的药泵作用清除耐药细胞,增加药物治疗敏感性。
然而,目前许多光敏剂不稳定,且易发生团聚和聚沉,限制了其在抗肿瘤中的应用,如硒化亚铁(FeSe2
),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低分子粒径的特点,在1.5W/cm2
的光照强度下5分钟内能够快速升温至66.8℃,其光热转换效率处于光敏剂前列,但硒化亚铁不稳定,且易发生团聚和聚沉。
黑木耳多糖(black fungus polysaccharide,BFP)是提取自天然食用真菌黑木耳的一种水溶性β-D-葡聚糖,是黑木耳发挥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证实,BFP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且不增加副作用,对多类肿瘤患者有益。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证实BFP以刚性链构象存在于水溶液中,并可以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管状结构,二磺化四苯乙烯和多种物质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被包装于中空纳米纤维管中。BFP是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度稳定性和亲水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这些优点都使BFP在生物材料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