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水产养殖用酒糟发酵饲料及其应用,属于饲料加工技术领域。该饲料主要成分为89~90%去壳丰年虾和10~11%发酵酒糟,其中发酵酒糟的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5.86%~7.12%,粗脂肪0.36%~0.74%,粗纤维2.68%~4.33%,总氨基酸5.89%~6.39%。制备方法为将酒糟过筛去壳后粉碎,并接种复合菌进行发酵。使用该饲料作为鱼类养殖日粮,能够显著提高鱼类的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微生态健康。
背景技术
鱼粉具有较高的可消化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良好的适口性,且不含抗营养因子,是水产饲料的主要成分。我国水产行业的快速扩张推动了市场对鱼粉的需求,进而导致了饲料与捕捞关系的失衡,不利于渔业的发展。我国鱼粉需求量大,但产量小,对进口依赖严重。鱼粉的巨大缺口量严重限制了水产行业的发展。蛋白质是动物饲料中最重要和最昂贵的营养成分。因此,增加水产饲料蛋白来源多样性是水产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有研究发现利用植物蛋白代替鱼粉具有可行性,例如利用豆粕和不同水平的蛋氨酸饲喂杂交罗非鱼,发现随着蛋氨酸含量的增加,杂交罗非鱼的比生长率、饲料转化率与蛋白质保留效率均显著提高;也有研究发现在杂交罗非鱼饲料中分别添加高达30%玉米酒糟,对其生长与饲料效率无负面影响。但这些植物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低,抗营养因子(ANF)高,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同时存在食品、饲料、燃料竞争。当酒糟代替鱼粉的水平达到12%或者16%的中高水平时会对水产物的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寻找具有高蛋白,可获得性高,抗营养因子含量低,适口性好的新型饲料蛋白来源。
酒糟是酿酒行业所产生的主要副产物,是高粱、大米、小麦、玉米等五谷杂粮在酒曲、糖化酶等发酵剂的作用下,经过蒸煮、糖化发酵、蒸馏等过程,形成的固体残渣。我国白酒行业发达,酒糟年产量高,酒糟的粗蛋白含量在268-337g/kg之间,粗脂肪含量在35-128g/kg之间,灰分含量在28-98g/kg之间。白酒酒糟可利用成分含量较高,且具有产量大价格低、抗营养因子少等优点,可作为饲料蛋白的优质来源。
现有酒糟在畜牧业饲料中的应用方法为鲜酒糟直接饲喂和干酒糟直接饲喂。直接饲喂是酒糟饲料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新鲜的酒糟香味浓郁,富含蛋白质、活性因子、淀粉、纤维素以及微量元素,同时氨基酸含量高且种类齐全,可以被动物很好的吸收利用。未经处理的酒糟酸性大、水分与糖分含量高,容易变质,动物大量进食后会损害机体健康,还可能会导致动物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等。这种利用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仅适合对纤维比例要求高、饲喂营养需求低的动物,如牛、羊等反刍动物;也可以部分添加在其他动物饲料中,以降低饲料成本。由于鲜酒糟水分含量大,无法长距离运输,且不利于储存。为解决这些问题,使酒糟能够大范围工业化利用,就需要对其进行干燥处理。该方法解决了直接饲喂酒糟易腐败变质难以长途运输的问题,但干燥需要较大的晾晒场地与烘干设备,不仅能耗较高增加饲料成本,而且还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养分流失。同时,干酒糟容易受潮进而导致霉菌含量增加。目前已经在干酒糟中检测到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稀酮(F-2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和黄曲霉毒素等霉菌毒素。同时,酒糟中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如有机酸、酚酸、黄酮类和生物碱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抑菌的作用,对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现有的饲料化方式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有效成分。因此酒糟处理也需要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的、充分利用其有效成分的精细化高值化处理方法。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