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及其制备和流体填充方法,旨在提升核酸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该芯片由第一玻片、芯片本体层和第二玻片组成,第一玻片设有进液孔和废液孔,芯片本体层包含容置池,容置池由进液区、废液区和微腔阵列构成。顶部限高的横向开放流道设计,利用负压和虹吸效应,实现快速且不易堵塞的进液过程。微腔阵列数量可达1万至10万个,满足高通量、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需求。芯片本体层采用PDMS与固化剂混合溶液翻模制备,简化制备流程,降低成本,适合大规模生产。
背景技术
目前核酸分子诊断技术主要涉及Sanger测序、焦磷酸测序、二代测序、定量PCR、AMRS-PCR及Digital-PCR等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技术,但其具有成本高、操作繁琐、花费时间长、通量有限及对仪器设备要求高等缺点。在医学诊断领域,微流控检测芯片能够将传统待检样本的进液、扩增以及检测全流程集成至极小的微流控检测芯片上,因其体积小、检测灵敏度高,被广泛用于核酸分子高通量检测。微流控检测芯片主要利用其反应腔阵列来实现核酸分子的高通量检测。
目前,一些微流控检测芯片采用玻璃或者硅片材质并通过激光刻蚀得到反应腔阵列,但这种方式存在加工繁琐、制作成本高、反应腔数量有限、刻蚀深度仍不足,以及并未实现反应腔密封而可能增加污染风险等问题。还有一些微流控检测芯片设置若干平行串联或并联的微阵列通道,使待检样本沿微阵列通道进入各个反应腔,但这种方式存在进液速率慢、通道易阻塞以及微阵列数量有限的问题。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