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利用复合酶技术对猪头肉进行质构改良的方法。该方法涉及将转谷氨酰胺酶、漆酶、大豆分离蛋白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混合于腌制液中,与猪头肉混合后在真空滚揉机中滚揉,随后进行模具成型和梯度温度蒸煮熟制。通过转谷氨酰胺酶和漆酶的协同作用,结合大豆分离蛋白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添加,以及真空滚揉和程序升温技术,有效促进了猪头肉的质构重组和粘结,增强了酶的催化效果。该方法不仅提升了产品结构特性和风味物质的生成,还提高了产品的可接受度,操作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背景技术
根据统计,在全球每年肉类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头、蹄、尾等部位的可食性动物副产物总量可以达到数百万吨。这些动物副产物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其他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尽管可食性动物副产物在营养价值和经济潜力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加工利用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以猪肉产业链为例,猪头作为一种重要的可食性猪副产物,但针对其的高值化加工利用往往受阻。很多地区由于传统消费观念和饮食习惯的限制,猪头常被视为低价值的部分,导致其在屠宰后常常被废弃或低效利用。此外,猪头上的头皮、猪耳朵、猪颈肉等部位富含营养和风味,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但由于缺乏创新的加工技术,标准化加工流程以及产品形式,也使得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受限。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无法满足消费市场对多样化食品需求的提升。因此,在推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充分挖掘和优化猪头的精深加工利用,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蛋白重组效率的复合酶处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实现资源的全面利用。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