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脂质液晶技术开发的长效镇痛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该组合物由镇痛药物、脂溶性维生素、磷脂和非水溶剂组成。通过将酰胺类局麻药如盐酸布比卡因等载入脂质液晶微球,形成长效镇痛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通过局部注射至疼痛区域,利用微球内部结构和尺寸调控,实现镇痛药物的长效缓释,提供比传统制剂更持久稳定的镇痛效果,有效延长药效作用时间,减少给药频率。
背景技术
长效制剂(Long-Acting Formulations,LAF)系指能在体内缓慢释放药物、延长药效并减少给药频次的药物制剂,旨在提供持续或控制的药物释放。其中,长效注射剂(Long-Acting Injectables,LAIs)尤其适用于生物半衰期短、口服吸收差、胃肠稳定性不佳和快速代谢的药物。这类制剂可以显著减少给药剂量频率,提供长期疗效,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疾病治疗,如糖尿病、精神分裂症、激素紊乱和癌症等。长效镇痛剂在疼痛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其目的是提供持久且稳定的疼痛控制,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保持平稳,从而避免频繁调整剂量带来的不适,减少因疼痛管理不当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脂质液晶技术(Lipid Liquid Crystalline,LLC)技术是一种独特的药物递送系统,基于脂质自组装形成具有特定微观结构的系统,由水、脂质和可能的辅料组成。这些结构介于固态晶体和流体之间,具有独特的流变学性质和物理化学稳定性。脂质分子在水或生物体液中,通过其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的作用,可以自行组装成多种有序结构,如层状、立方相、六方相等。这些结构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多样性,可以有效包裹药物,并通过控制其相态转变来调节药物的释放行为,其形成受脂质种类、浓度、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影响。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甲哌卡因等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酰胺类局麻药。尽管其现有的制剂能够在短期内有效提供麻醉和镇痛效果,但仍存在作用时间短、体内稳定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给药顺应性和预后效果,给医疗系统带了较大压力。研究者基于脂质液晶技术,成功制备出能够缓慢释放这些镇痛药物的长效制剂,并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验证了其控释效果和镇痛效果。通过调整脂质液晶处方组成和结构,能够显著改善所载镇痛药物的体外释放效率和镇痛效果。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