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TNFSF15蛋白制备促进肥大细胞激活的产品。研究发现,TNFSF15蛋白能体外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调节癌症发展的关键炎症因子,激活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进而激活肿瘤免疫微环境。同时,该过程促进肥大细胞凋亡,减少其数量。这一发现对肿瘤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背景技术
肿瘤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疾病,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肿瘤发病率更是逐年提升。治疗肿瘤方式主要有针对局部肿瘤的手术切除和放射线杀伤,以及利用化学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方法,这些方法均有无法根除病根、易复发、副作用大的缺点。随着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免疫功能的稳定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逆转、消退中占有重要地位。肿瘤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除了自身的肿瘤细胞,其微环境还包含许多常驻细胞类型,如脂肪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其中肿瘤相关肥大细胞(TAMCs)是几乎所有实体瘤和血液瘤微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一类关键的组织驻留免疫细胞,存在于全部脊椎动物的几乎所有外周组织中,具有高度异质性。肥大细胞细胞质中存在着大量溶酶体样分泌颗粒,主要成分为生物活性介质蛋白酶(包括胰蛋白酶和乳糜酶)、组胺、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等。作为免疫系统的“哨兵”,肥大细胞在病原体入侵机体时,广泛的表面和细胞质受体使其能够对各种刺激快速做出反应,释放组胺、神经递质调节周围血管和神经功能,同时通过细胞的增殖、募集、存活和肥大细胞前体细胞的成熟而增加数量,进而调节机体免疫。病理学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可以直接影响肿瘤细胞以及周围的细胞外基质,通过多种机制改变肿瘤发病机制。例如,当干细胞因子(SCF)与肥大细胞表面c-Kit受体结合时,c-Kit通路被激活,导致肥大细胞预合成的颗粒被释放,同时新合成大量颗粒分泌到细胞外,其中含有的大量TNF-α会对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性;组胺是另一种分泌型肥大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或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肥大细胞激活后还会释放多种蛋白酶,如类胰蛋白酶等,这些蛋白酶可以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从而降解肿瘤周围的细胞外基质和组织,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转移。肥大细胞释放的VEGF、PDGF和IL-6等细胞因子,可以趋化更多肥大细胞,使其迁移到血管新生部位,进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肥大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同时基于肥大细胞在癌症中的复杂作用,以其作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和应用是一个值得持续研究的科学问题。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5(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15,TNFSF15,又称TL1A),是一种主要由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生长抑制因子。研究发现它不仅是一种血管负调控因子,能够抑制肿瘤内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还可作为一种免疫激活剂,促进T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巨噬细胞极化。目前,未见关于TNFSF15蛋白在作为肥大细胞激活剂作用的相关报道。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