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脂质纳米载体负载蛋白质的技术。该技术利用含儿茶酚的α-氨基膦酸盐衍生脂质与苯基,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有效负载蛋白质。该脂质纳米组装体的制备方法简便,应用广泛,可用于药物递送、生物检测等多个领域。
背景技术
脂质纳米载体作为一种高度可调的药物递送系统,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已广泛应用于癌症、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及失控的炎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该载体由类脂质分子组成,能够形成稳定的纳米结构。通过精心设计其结构,脂质纳米载体可以显著增强穿透生物屏障(如细胞膜或细菌生物膜)的能力,从而提高与目标细胞或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此外,通过调整纳米结构的形态,还可以进一步调控药物的释放行为、细胞摄取效率及生物膜的穿透能力,从而实现更精准和有效的药物递送。
尽管脂质纳米载体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在装载蛋白质类治疗药物时仍然面临挑战。蛋白质类治疗药物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需要与化学治疗药物结合使用。然而,由于脂质分子的亲脂性,这些纳米结构通常形成胶束或固体纳米颗粒,其疏水核心不利于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装载。蛋白质类药物在水环境中需要保持其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而脂质纳米载体的疏水特性可能导致蛋白质在装载过程中发生变性、聚集或降解,削弱其治疗效果。此外,脂质纳米载体的尺寸和结构可能难以为较大的蛋白质分子提供足够的空间或适宜的构象,导致装载效率低下,并可能导致蛋白质在封装后丧失活性。因此,如何在脂质纳米载体中有效封装和递送蛋白质治疗药物实现对生物被膜感染的协同治疗,仍然是当前技术领域的一大挑战。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