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聚焦于纳米药物递送技术,详细介绍了一种创新的光敏型仿生纳米递药系统(RSCP NPs)及其制备与应用。该系统由核壳结构组成,其中外壳由脂肪靶向肽P3(CKG)构成,旨在提高药物递送的精准性和效率。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列入疾病名单,作为一种多因素引起的代谢障碍疾病,表现为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而导致的脂肪过度蓄积。全球高BMI(超重+肥胖)水平预测显示,到2035年,将有近33亿成年人面临超重和肥胖的风险,较2020年的22亿有显著增长。成年人中高BMI比例将从2020年的42%急剧上升至2035年的超过54%。同样值得关注的是5至19岁年轻人群体的BMI状况。预计这一年龄段中高BMI的比例将从2020年的22%(即4.3亿人)大幅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39%(即7.7亿人)。因此,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难题。
目前治疗方案有生活方式干预未成功减肥的个体可选择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在起始3-6个月内未达到至少5%的体重下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的个体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如奥利司他。许多减肥药物可能有不良反应,例如恶心、腹泻、失眠或其他健康问题,某些药物可能抑制食欲而影响营养摄入。药物治疗通常在停药后会导致体重反弹,缺乏长期有效的维持管理方法。另外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服用药物,存在心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患者,需要谨慎选择。
在大多数肥胖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过程所使用的药物主要还是在炎症过程的下游起作用(例如胰岛素或他汀类药物等),而不是解决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和阿司匹林已在肥胖和/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上进行了10多年的测试。但是,从长远来看,高剂量和长期的药物使用会伴随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诱发神经系统疾病和胃肠道刺激,并且在停药后往往会引发肥胖症的迅速复发。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直接靶向白色脂肪组织、调节脂质代谢、缓解“后炎症”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脱靶效应的新型抗肥胖治疗靶点和干预策略。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