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探讨了用于识别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猪骨骼肌萎缩的生物标志物,包括FOXO1、FBXO32、TRIM63、CTSL和BNIP3等关键蛋白。这些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猪的肌肉萎缩症状。
背景技术
猪肉作为人类重要的肉类来源,提供了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营养物质。骨骼肌是猪全身体重占比最大的组织,猪的产肉相关性状主要由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决定。骨骼肌发育过程包括胚胎期肌纤维数目的确定、出生前后肌纤维类型的转换及肌纤维的肥大和成熟。在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骨骼肌质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肌纤维的肥大过程。因此,出生后肌纤维发育直接影响猪肌肉组织的状态。检测和评估骨骼肌的生长发育状态,确保骨骼肌正常发育,对于猪肉产量和生猪养殖效益的提升至关重要。肌肉萎缩发生在肌纤维中蛋白质降解的增加和蛋白质合成的减少情况下,尤其容易在饥饿和疾病状态下诱发,并且对猪的肌肉质量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副猪嗜血杆菌(G.parasuis)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寄生于猪的呼吸道,并可能进一步侵入血液循环,引发格拉泽氏病。该疾病具有多种病理特征,包括多种脓毒血症、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等。副猪嗜血杆菌在猪群中属于高感染性细菌,常常在无症状感染的情况下存在。该细菌感染常导致猪的肌肉萎缩,直接导致肌肉重量下降,进而减少猪肉产量,给生猪产业带来严重损害。现有技术中通过肌肉质量测量、肌肉力量测试、肌肉蛋白质代谢指标、营养状况评估、运动和活动评估等多个指标评估肌肉的健康和功能,需要测试的指标较多且测试方法复杂。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