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低药混凝-超滤系统,以及针对高浊度水的二次混凝-超滤处理装置,旨在提升给水处理效率并有效应对突发高浊度水情况。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用水量需求的不断增加,自来水厂数量与供水量也随之增长,但传统给水厂对于常规地表水(即低浊水)的处理工艺往往采用混凝-沉淀-过滤的简单处理方式,其对于悬浮物的去除效率较差,且系统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导致占地面积较大、搭建过程耗时较长以及成本较高。
另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往往不能应对突发水质问题,比如暴雨引发的的高浊度水问题。在水厂设计中往往根据经验数据设计,在常规情况水处理中往往可以满足各类用水需求,而暴雨会将大量悬浮物质包括泥沙、泥土、有机物质等带入给水水源,造成给水厂进水水源高浊度的问题。高浊度水未经适当处理会造成常规处理处理工艺困难问题,悬浮物质会阻塞管道、沉淀池、膜系统,降低水处理效率。另外,高浊水中悬浮物吸附着大量致病微生物,处理不当出水被饮用,会造成人体水源性疾病,如腹泻、痢疾、肠道感染等。因此,为了应对高浊度水问题,有必要改造传统常规处理工艺。
当由于暴雨造成水源高浊度变化时,传统给水厂往往采用在原有水处理系统中增大投药量的方式,此方式造成了混凝剂投药量大、药剂费用高的缺点。而传统单独处理高浊度水的系统往往采用初次沉淀-混凝-二次沉淀-过滤的处理措施,采用两次沉淀的方式造成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因此,传统给水厂应对突发高浊度水采用传统处理高浊度水源水厂改造方式不仅会增加药剂成本,还造成施工困难、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因此,现亟需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使其不仅能够高效处理常规地表水,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改造即可应对突发的高浊水处理问题。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