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长距离传输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及其配套的道路结构。该系统由原边装置和副边装置组成,原边装置包括原边线圈、原边铁氧体板和原边铝板,按顺序垂直排列,以实现高效的能量传输。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能够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较好地解决机动车排放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依赖于有线充电桩和充电器,有线充电的方式往往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漏电、触电事故,而且汽车电池容量有限也会导致用户出现里程焦虑。
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以电磁场作为媒介实现电能传输的新型充电方式。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来为电动汽车充电,不含外漏端口,无需人工操作,能够实现静止状态和行进状态充电,相对于有线充电方式,具有运行安全,方案配置灵活,无里程焦虑等优点。
目前在道路结构中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问题存在于,为了保护无线充电装置和满足路面平整度要求,应将无线充电面板嵌入路面结构中,但这使得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传输距离增大,导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效率降低,因此,为了缩短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之间的距离,有些研究提出采用凸起式路面,但这种凸起式路面不仅影响行车舒适性,更制造了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目前未考虑到原边线圈需埋设在路面中,目前大部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研究中使用的线圈的传输距离小于250mm,进而,当现有的原副线圈的传输距离增大到300mm时线圈之间的耦合效果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