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技术,介绍了一种能够提升牛蛙蝌蚪变态和全雄率的调控剂,包括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调控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卵磷脂络合碘5~15份;酪氨酸
背景技术
牛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已在国内广泛养殖。其蝌蚪变态期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会直接决定后期成蛙养殖的成败。然而,牛蛙由于保种育种的工作较为落后,近交繁殖、滥用药物等导致亲本退化,繁育出来的蝌蚪变态率较低,这制约了牛蛙苗种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此外,相较雌性牛蛙,雄性蛙具有生长速度快,后腿重量重,出肉率高等显著性优势。因此,培育高变态率及雄性比的牛蛙蝌蚪具有突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牛蛙蝌蚪的变态主要受甲状腺激素的调控,该激素含量的高低会直接决定其变态速度及比率。此外,牛蛙苗期体内高芳香化酶活性会促进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从而降低雄性蛙的比例。目前,牛蛙苗种培育过程中,激素类或化学药物常被使用以加速蛙苗的变态和提高雄性蛙的占比率。然而,上述两类物质在使用过程中易使水产动物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它们在饲料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天然活性物质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的兴起,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木犀草素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乳酸锌为一种有机锌。两者均被证实能够调控芳香化酶活性,从而影响哺乳动物的性激素合成。甲状腺素主要由碘和酪氨酸组成,卵磷脂络合碘(一种有机碘)和酪氨酸均能够促进哺乳动物的甲状腺激素合成。然而,水产动物组织或器官的生理功能相较人与哺乳动物存在效大差异。是否木犀草素和乳酸锌能够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活性,提高牛蛙雄性激素的含量,提升雄性蛙的比例,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同时,是否卵磷脂络合碘能够促进牛蛙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提高其变态率,也未见研究。此外,利用以上四种物质生物结构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配伍并发挥协同作用来提高牛蛙变态及全雄率的相关产品,也未见报道。
木犀草素在麦麸中大量存在,因此利用农作物废料麦麸来提取木犀草素,生产含木犀草素的产品,可极大地提高麦麸的附加值。目前,因技术原因,且分离纯化工艺较复杂,木犀草素从原料中的提取量较低、纯度不高,限制了该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