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创新的马铃薯抗性淀粉制备方法,并阐述了其在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中的益生元作用。该技术通过调整马铃薯淀粉的辐射剂量(5KGy至20KGy),优化了抗性淀粉的生产过程。
背景技术
淀粉作为植物体内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碳水化合物资源,不仅是人类日常能量摄入的关键来源,还在西方膳食结构中占据约50%的能量贡献。马铃薯,作为一种多功能蔬菜作物,其食用与加工价值广泛,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马铃薯稳居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之列,满足数十亿人口的日常需求。抗性淀粉RS3,一种特殊类型的淀粉,在人体上消化道中难以被酶解,而在结肠内被微生物分解,生成丁酸、低聚糖等代谢产物,对结肠健康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淀粉的糊化过程伴随着结构的显著变化,形成螺旋疏水腔,增强了直链淀粉与脂类、香料及表面活性剂等物质的结合能力,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肖秀婵,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研究进展”(窦博鑫,中国调味品,2023年)表明游离脂肪酸与直链淀粉的结合,构建了V型直链淀粉复合物(RS5),“淀粉基复合物及其抗消化特性研究进展”(杨小玲,化学与粘合,2023年)指出这一新型抗性淀粉(RS5)具有卓越的抗酶性和抗消化性能,有助于改善肥胖、降低血糖及饮食相关疾病的健康风险,现已成为功能性食品配料的研究热点。
在RS5的制备领域,物理改性方法因其环保、无化学残留的特性,相较于化学改性展现出更大潜力与吸引力。其中,电子束辐照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纯净的改性手段,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存领域,通过诱导淀粉分子变化与降解,促进线性链的形成,为淀粉的功能化改性开辟了新途径。此外,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在维护肠道生态平衡中的核心作用不容忽视,RS作为潜在的益生元,有助于调节血糖稳态,促进肠道菌群的增殖与多样性,进而强化宿主的整体健康。综上所述,淀粉及其改性产物在食品科学、营养学及健康促进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与应用价值。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