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介绍了ZmFS2基因及其在防治玉米病害中的潜力,该技术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通过提供ZmFS2基因的cDNA序列(SEQ ID No.1),本技术旨在增强玉米对病害的抵抗力,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背景技术
本发明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不断的变化,玉米遭遇病原菌侵染的面积逐渐增加,不仅导致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而且还会积累有害毒素,对食用者的安全产生危害。玉米中常见病害包括小斑病、大斑病、南方锈病及茎腐病等。由于生长条件的复杂,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通常会同时受到多种病原菌的侵染,为了得到品质更好的玉米种质,需要不断进行筛选和培育。通过分子育种提高玉米的抗性从而对减少使用农药及环境的保护都具有正面的影响。有必要提供一种通过降低玉米感病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其抗病性的应用。
次级代谢物在植物中广泛存在,次级代谢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等,且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还参与了植物的抗病性。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黄烷酮类、黄烷醇类、黄酮醇类、花青素类、异黄酮类和黄酮类。研究表明,黄酮合酶I属于2-酮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可直接催化黄烷酮化合物碳2和碳3之间双键的生成,是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黄酮合酶I可以将黄烷酮(如:柚皮素、圣草酚等)催化生成黄酮(如:芹菜素、木犀草素)。玉米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但目前关于玉米黄酮合酶ZmFS2在玉米抗病中的功能尚未见报道。因此,挖掘和鉴定ZmFS2的功能,研究其在玉米广谱抗病中的作用对玉米的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