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技术介绍了一种新型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其特点在于电池本体外部设有双层涂覆层。该设计包含第一涂覆层和第二涂覆层,第一涂覆层直接覆盖在电池本体上,旨在提升电池性能和安全性。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而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之一的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续航、成本等关键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一般是由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的形式组成,单体电池根据封装形式不同,一般分为圆柱电池、软包电池和方壳电池。为了保证电池系统的电气安全,一般情况下单体电池需要做绝缘防护。以方壳电池为例,外表面要包覆绝缘膜,提高电池的绝缘性能进而提高电池的系统安全性。但是绝缘膜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包覆速度慢,影响生产节拍,电池使用过程中起泡等。尤其是随着CTP(无模组动力电池包,Cell to Pack),CTC(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Cell to Chassis)等新技术的崛起,对如何实现对电池部件的绝缘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除了单体电池需要包覆绝缘膜外,在电芯成组时,还要在模组层面进行绝缘防护,在单体电池堆叠完成后,需要在单体电池和固定端板间设置端部绝缘垫,在单体电池与固定钢带间设置侧面绝缘膜以保证电池模组电气安全。这些绝缘防护零件的存在,不但增加了电池系统的BOM(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不仅如此,单体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有膨胀,因此,在电芯成组时,电芯与电芯之间需要设置缓冲结构,同时为了抑制因某一单体电池热失控导致的热量传递到相邻单体电池,因此,单体电池之间还需要进行隔热,一般是通过设置缓冲隔热垫进行隔热,但是缓冲隔热垫的存在会增加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及BOM成本,同时由于缓冲隔热垫一般是通过双面胶等实现单体电池之间的粘结,在装配时需要除去离型纸才能够进行粘结,因此还严重制约生产效率的提升。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