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减震技术领域,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多维减震支座及其装配技术。该支座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组成,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间隔设置且相对位置,位于第二连接板上方,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使用舒适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外部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尤为显著,这就要求建筑物在建造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抗振性能,以确保其在遭受一定程度的振动时不会损坏,不能发生垮塌。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建筑与基础之间设置隔振支座,以此实现与地面的软连接作用。这样当振动来临时,下部基础的振动能量首先传递给隔振支座,隔振支座则通过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降低上部结构的振动响应,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振动带来的振动能量向上部的传输,从而实现对上部结构及上部结构附属物的保护。
然而,现有的隔振支座大多只能在单一方向上提供隔振效果,难以满足复杂外部振动环境下建筑物对多维隔振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建筑物可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振动,如水平方向的地震波、风荷载以及垂直方向的机器振动等。传统的单维隔振支座在面对多维振动时,往往无法有效地降低上部结构的振动响应,从而可能导致建筑物在某些方向上仍然受到较大的振动影响,降低了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使用舒适性。此外,一些隔振支座的安装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特殊的安装设备,增加了施工成本和时间。同时,部分隔振支座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也有待提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影响其隔振效果。
有鉴于此,特提出此发明。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