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短肽药物组合物,其核心成分为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该序列的N端特别连接了穿膜肽,以增强其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背景技术
分化治疗是一种通过重新激活癌细胞的分化潜能,促使其向成熟状态发展,从而抑制恶性增殖的创新治疗策略。这一疗法不同于传统细胞毒性治疗,不是直接杀伤癌细胞,而是通过改变癌细胞的分化状态减少其致瘤性,因其副作用较小、对正常细胞影响有限且疗效持久,近年来备受关注。最早的成功案例来自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应用,该疗法通过降解PML-RARα融合蛋白,解除白血病细胞的分化阻滞,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当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化治疗正逐步揭示其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潜在新靶点,逐步在实体瘤如神经母细胞瘤和肝细胞癌中得到应用。但是对于实体瘤的治疗效果以及诱导分化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RIG-I样受体家族(RLRs)包括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黑素瘤分化相关受体5(MDA5),遗传学与生理学实验室2(LGP2)。它们能与细胞外源RNA相互作用而引起构象变化,其中MDA5和RIG-I感受到非自身RNA后,其CARD结构域暴露。暴露的CARD与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的CARD结构域相互作用促进包括IRF-3和NFκB等在内的转录调节因子的激活,从而导致I型干扰素(IFN)和IFN诱导型基因(ISGs)的转录,参与病毒感染免疫性应答反应。IFN和ISGs不仅能影响病毒的复制,还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的作用。尽管LGP2能与RNA结合且比MDA5和RIG-I对RNA的结合更牢固,但它缺少CARD结构域或其他信号传导域,不能传递信号,导致无法直接和接头蛋白MAVS相互作用诱导IFN和炎症因子的产生。目前,LGP2在免疫反应中的功能仍存在争议。大量的研究表明LGP2在MDA5抗病毒信号中具有促进作用。LGP2主要参与先天免疫和抗病毒免疫,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还未有相关报道。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