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废旧灭火器干粉制备碳基催化剂的方法及其应用领域。该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两步:首先,将废旧灭火器干粉与特定物料混合形成催化剂前驱体;其次,通过进一步加工处理,得到高性能碳基催化剂。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废旧灭火器干粉的资源化利用,还为碳基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环保、经济的新途径。
背景技术
实现思路
本发明适用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Zn单原子修饰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Zn‑N4碳纳米片制备电极片,将电极片进行剪裁,得到圆形电极片;将圆形电极片作为负极,金属钠片作为对电极,与隔膜、电解液共同组装成钠离子电池。本发明所制备的Zn‑N4碳纳米片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极高的可逆容量(0.05A g<supgt;‑1</supgt;下321.4mAh g<supgt;‑1</supgt;),优异的倍率性能(5A g<supgt;‑1</supgt;下190.2mAh g<supgt;‑1</supgt;)和超长的循环寿命(在2A g<supgt;‑1</supgt;下4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92.1%)。本发明提出的单原子修饰方法为钠离子电池阳极存储动力学缓慢和循环稳定性差的挑战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用聚酰亚胺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酰亚胺粘结剂含有环糊精和磺酸基团;将环糊精、磺化二元胺和三乙胺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至充分溶解后加入二元酸酐,得到含有被环糊精包合的磺化聚酰胺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苯甲酸和催化剂,进行亚胺化,冷却加入洗涤溶剂析出沉淀、过滤,得到聚酰亚胺粘结剂;本发明的聚酰亚胺粘结剂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较强的机械性能,同时较高的粘结强度有效抑制了粘结剂与活性物质颗粒及铝箔之间的脱离,采用所得聚酰亚胺粘结剂制备得到的电极片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有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属于晶须材料生长及陶瓷基板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氮化铝晶须和高强、高导热陶瓷基板的制备方法,其中氮化铝晶须的制备方法是以铝粉为原料,铵盐为诱导剂,将铝粉与诱导剂按2:1~1:2质量比混合后,于氮气和/或氨气气氛条件下在800~1100℃的温度下保温0.5~2h进行氮化反应。本发明通过对晶须和陶瓷基板合成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快速氮化法可控合成了形貌和长径比均匀的氮化铝晶须,并在无额外助烧剂和强化剂的参与下、仅以氮化铝晶须作为添加剂,将氮化铝晶须与球形氮化铝烧结,得到了高强、高导热氮化铝陶瓷基板,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热导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铋氧硫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前驱体:将Bi<subgt;2</subgt;S<subgt;3</subgt;在保护性气体氛围中进行第一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得到前驱体;所述前驱体包括Bi和Bi<subgt;2</subgt;S<subgt;3</subgt;;S2、限域生长:将所述前驱体放置于两平行的衬底之间,夹紧所述衬底,同时在含有氧气的氛围中进行第二加热,所述前驱体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在所述衬底表面吸附成核与生长,形成所述的铋氧硫二维材料。本发明通过对Bi<subgt;2</subgt;S<subgt;3</subgt;预处理得到了低熔点的前驱体,使得在低温下制备铋氧硫二维材料成为可能,有效降低了能耗;并通过限域生长的方法获得铋氧硫二维材料,得到的铋氧硫二维材料具有厚度均匀、大小可控、产率高、质量高的特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棒状Cu<subgt;1.8</subgt;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将抗坏血酸加入铜离子溶液中,然后加入Na<subgt;2</subgt;S或K<subgt;2</subgt;S,搅拌反应,离心,洗涤,得到纳米棒状Cu<subgt;1.8</subgt;S材料;所述铜离子溶液的pH为2‑4。本发明的纳米棒状Cu<subgt;1.8</subgt;S材料属六方晶系,Cu中心与第一配位的S原子形成三个平均键长的Cu‑S配位,合成的材料符合Cu<subgt;1.8</subgt;S的晶型特征,该材料在热电、光催化以及水处理中均有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硒的不对称小分子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技术领域。针对目前大多数基于含硒SMAs的二元OSCs报告的光电转化效率(PCE)仍停留在17%到18%之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硒的不对称小分子受体材料,以喹喔啉为核心单元,不对称硒吩为单元结构,末端为吸电子基团结构。在氮气气氛下,以4,7‑二溴‑5,6‑二硝基苯并[c][1,2,5]噻二唑为原料,经Stille偶联反应,Vismeier‑Haack反应,Knoevenagel缩合反应制得。本发明通过精确地调整含硒SMAs的分子结构,合成的小分子受体AQX‑2F‑SSe和AQX‑2F‑SeS具有高的开路电压均在(0.9V)以上,其中AQX‑2F‑SeS具有高的光电转化效率PCE=18.2%。
本发明涉及医药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性四氢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手性磷酸催化剂和汉斯酯对含有手性取代基的2‑取代喹啉底物进行不对称转移氢化,制得了一系列含有环内、环外连续手性中心的新型手性四氢喹啉类化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相长余辉二氧化硅包覆的碳点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碳点复合物为二氧化硅作为外壳包裹在间苯二胺多聚体外围所形成的复合物;更为具体的是:碳点复合物可溶于水,并在水中可长时间储存。碳点复合物的溶液在365nm激发下的余辉寿命为864ms,碳点复合物的溶液在365nm紫外灯照射下呈明亮的紫红色荧光,在关闭紫外灯后具有肉眼可见8s的紫色余辉。
本发明属于耐高温弹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陶瓷复合材料弹簧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弹簧模具表面沉积碳化硅,得到稳定化弹簧模具;将若干股碳化硅纤维合股后编织为纤维编织体后,嵌入稳定化弹簧模具内固定,得到弹簧编织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弹簧编织体内部和表面依次沉积界面相层和陶瓷基体层后,采用包埋渗法进一步包覆一层稀土共渗层;制备表面加强层后打磨,得到陶瓷复合材料弹簧。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操作难度低,实现了各材料组分在弹簧内的有机组合,提高了纤维与各层间的结合强度,使得本发明的陶瓷复合材料弹簧在中子辐照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可长时耐受1350℃惰性或有氧环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钼掺杂纳米氧化锌负载有序介孔碳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烟气脱硫应用,属于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选择拥有高比表面积的有序微介孔碳纳米球作为载体,钼掺杂纳米氧化锌作为活性组分,能够高效去除这些留存在孔隙中的硫化氢气体,本发明方法制备条件简单、可控,制得的钼掺杂纳米氧化锌负载有序介孔碳吸附剂,突破传统氧化锌脱硫剂的缺陷,如硫容小、脱硫精度不理想以及寿命短等技术问题,具有高效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因此能够广泛应用于烟气脱硫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