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控液滴传输路径的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在基底表面部分覆盖掩膜;2.制造三氯化铁-碳基-氟源复合物;3.将复合物应用于掩膜覆盖区域。该技术实现了液滴传输路径的精确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液滴精准操控是一项涉及微流体力学、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控制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其涵盖了微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精准移动、定位和操控等方面,为微流控技术、生物医学研究及化工产业等多个关键领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为了实现对液滴在传输、多点并行及路径操控等方面的精细控制,科研人员已开发出多种液滴运输路径可控的器件,上述器件主要依赖于电场、磁场操控及表面张力调节等手段来操控液滴的运动。然而,随着应用领域对液滴操控复杂度与精准性的要求不断提升,上述器件逐渐显现出以下局限性:(1)硅钢和镍铁合金等传统磁性材料在高温环境下易丧失磁性,限制了其在高温作业环境中的应用;(2)硅钢和镍铁合金等传统磁性材料在初始状态下缺乏磁性指向性,且分布不均,需经过额外的磁化步骤才能获得可控的磁响应,但这一过程往往导致磁场控制精度的下降,使得液滴在移动过程中,难以对其保持稳定的操控,进而影响传输路径的精确控制;(3)上述器件的制备过程通常涉及成膜、固化、图案化及磁化等多个繁琐步骤,不仅增加了制备方法的复杂度和成本,还难以确保磁性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影响了液滴传输路径的精准性。
为了克服上述局限,公开号为CN115386110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以硅胶为柔性基体的液滴运输路径可控柔性薄膜,其通过构建明显的粗糙区域与光滑区域,形成浸润性梯度,从而实现对液滴的操控。然而,该薄膜主要适用于简单的液滴移动与分离任务,在面对高精准性的液滴操控需求时,其液滴传输路径的精准性仍显不足。
综上所述,当前制备液滴运输路径可控器件的方法普遍面临制备方法复杂、液滴传输路径精准性有限等问题,仍然难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