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光模块拆卸装置,由柄体和拉环组成。柄体由两个平行竖杆构成,拉环形状为U型或C型。竖杆一端与光模块壳体两侧灵活连接,另一端与拉环相接,便于快速拆卸。
背景技术
光模块一般都需要设计一个可活动的退壳结构,使光模块在插入机箱10a使用时能被卡扣拉住防止松脱出来,避免信号的中断,但在需要取出来的时候也可轻松地从机箱10a中拔出来。
目前较多的光模块退壳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柄体1a和拉环2a,所述柄体1a为H型,所述拉环2a为U型或C型;所述柄体1a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竖杆3a以及用于连接两个竖杆3a的横杆4a,所述两个竖杆3a的一端分别与光模块的壳体9a的两侧前后活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拉环2a的两端相连;所述光模块的壳体9a一般包括上盖5a和底座6a,组装后壳体9a的上盖5a和底座6a可将柄体1a的上下位置限定,但前后位置可以活动,所述上盖5a、底座6a与柄体1a的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所述柄体1a一般由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在后拉的时候使两条竖杆可以拨开光模块的壳体9a上的弹性卡扣以实现退壳目的;所述拉环2a一般由柔性的塑胶材料制成,方便用手拉动;所述柄体1a与拉环2a一般通过包塑工艺结合在一起。如图2所示,为光模块退壳结构安装在光模块的壳体9a的上盖5a和底座6a中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为光模块退壳结构与光模块完全组装好后安装在机箱10a上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光模块有一段会露出到机箱10a外,而目前光模块的传输速率不断加大,相应的功耗也越来越高,导致光模块在工作时发热量较大,再加上光模块的壳体9a一般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从而使得光模块外露在机箱10a外的部分7a会很烫,当操作人员在插拔光模块的光接头8a时,手如误碰到这些高温部位就很容易被烫伤。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