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创新技术聚焦于生物技术,探讨StDnaj基因在马铃薯耐盐性提升中的关键作用。本技术披露了一种特定蛋白,该蛋白基于序列标识号1(SEQ ID NO.1)定义,旨在通过生物工程手段增强马铃薯对盐分胁迫的耐受力。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化是由于地表水溶性盐分含量过度积累或扩散而造成土壤中含盐量过高、很难被直接利用的现象。土壤盐碱化会阻碍农作物或其他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对农业生产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不断扩大的盐碱化土壤面积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土壤盐碱化的不断加剧,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容易形成板结,透气性差,土壤中升高的渗透压造成植物对水分和营养吸收的障碍,同时土壤中高浓度的盐离子通过影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活力、植物开花结果等方面,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甚至枯萎死亡。为了实现对盐碱土的更有效的治理和利用,研究揭示植物耐盐碱胁迫机制,培育优良的耐盐碱胁迫作物品种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马铃薯( Solanum tuberosum
L.)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亿人口以马铃薯为主食,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粮食作物。我国是马铃薯产量最大的国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长期占据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马铃薯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为4个种植区域,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及南方冬作区。然而,马铃薯是一种对盐分较为敏感的作物,土壤盐渍化产生的盐胁迫导致马铃薯植株光合速率降低,离子稳态被打破,渗透调节失衡,进而影响块茎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产量损失。马铃薯由于自身高度杂合,导致重要性状解析缓慢,包括耐盐优异基因不明确,育种中缺乏优异材料支撑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解析马铃薯耐盐优异基因,通过遗传改良创制具有耐盐性的马铃薯新品种。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