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文物保护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描述了一种用于实时监测文物环境的智能化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主要步骤包括:利用红外监测设备捕获文物环境的实时红外图像;基于这些图像,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以实现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智能监控。
背景技术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传承的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作为历史的物质载体,文物见证了中国五千年的风雨征程,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历史文物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对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起到关键作用,它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
文物的保护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大部分文物经历了考古挖掘、长时间地下深埋以及无数年的腐蚀,变得十分脆弱,在后续保存过程中,保存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都会成为导致文物病变的关键因素。
温度对纯化学腐蚀的作用不大,但当温度升高时,电化学腐蚀反应速度加快,会加速对文物的氧化反应,这对金属文物尤其重要。例如,铁锈的形成与温度密切相关,高温环境下,金属表面的氧化反应会更迅速,从而加速腐蚀,然而,温度过低也会影响文物内部结构,导致文物发生不可逆的严重后果。此外,低温还可能导致文物中的水分结冰,引发微裂纹,最终破坏文物的完整性。
湿度是引起金属文物腐蚀的最主要因素,其原因在于空气中的水分子含量直接影响文物表面水膜的形成,对于纯净大气而言,此时不足以形成有效离子传递,腐蚀主要以纯化学腐蚀为主,当相对湿度达到百分之百时,此时文物表面会形成水滴,将发生剧烈的电化学腐蚀;对于纸质文物来说虽然湿度带来的化学腐蚀较弱,但湿度会直接影响着纸质文物表面的生化腐蚀,尤其是在高湿度环境中,细菌和真菌会快速繁衍,会造成生霉或腐蚀现象;湿度过于低也不利于文物的保存,在低湿环境中会导致部分文物干燥甚至产生干裂的情况。
为了有效地防范文物保存环境因温湿度对文物“文化传承载体”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损失,实时在线获取文物保存环境温湿度的准确时空分布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