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基因工程和耐盐植物培育领域,主要研究野生大豆耐盐基因的发掘及其应用。通过对野生大豆基因在盐处理条件下的表达分析,成功鉴定出响应盐胁迫的基因Gs。
背景技术
本发明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球盐渍化土地面积约达10亿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土壤盐度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自然土壤盐碱度外,气候变化和人工灌溉也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盐碱地特点是土壤含盐量高、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不均衡,不适合普通农作物生长,亟待培育耐盐经济作物品种。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野生近缘种,食用和药用价值较高,具有丰富的优良性状,如适应性强、耐盐碱性、抗旱性、抗病虫等。这些优良的性状,为栽培大豆种质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而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满足人类饮食、动物饲料和生物油的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因此筛选和培育耐盐大豆种质刻不容缓。野生大豆的耐盐性一般高于栽培大豆,因此可通过分子育种等方式将耐盐基因引入大豆,提高栽培大豆的抗盐能力,对盐碱地大豆种植、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