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方案涉及贝类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西施舌幼贝的高效养殖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水温在25~27℃、盐度在26~28,并使用小球藻和牟氏藻作为饲料,优化了西施舌幼贝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率和成活率。
背景技术
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俗称海蚌,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西施舌属于大型贝类,张开外壳时,会吐出白嫩的“肉舌”,非常美丽,西施舌因此而得名,在多个地区都有分布。西施舌足大如舌,脆嫩鲜美,可与鲍鱼、海参相媲美,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西施舌分为幼虫期、稚贝期、幼贝期和成贝期4个生长阶段,因西施舌在稚贝期、小规格幼贝期壳薄,容易受到海区底栖敌害侵食,成活率低,待其壳长达到4cm以上,再移入海区养殖,可提高成活率。
国内相关单位在西施舌人工繁育、苗种培育、海区幼贝暂养等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且持续时间长,资金投入大,但人工育苗产量很不稳定,幼贝培育阶段死亡率很高。西施舌通常以活藻为饵料,但如果饵料单一或搭配不当,会导致西施舌幼贝不生长或生长缓慢,死亡率达50%以上。因此,优质饵料藻种的筛选与培育是西施舌人工培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另外,西施舌属于埋栖贝类,在幼贝期需铺沙作为底质进行养殖,但随着粪便和残饵在沙层积蓄,底质容易老化,硫化氢和氨氮的含量高,沙层发黑有异味,导致幼贝不钻沙,缓慢死亡;所以需定期洗沙、换水。并且西施舌幼贝外壳很薄,操作稍微不慎即引发破壳,在翻池、洗苗或换水洗沙时,极易造成幼贝破壳而死。因此,提供成活率高的一种大规格幼贝养殖方法,对稳定提供养殖所需的大规格、优质苗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