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SAR图像修复技术领域,详细描述了一种SAR图像空洞修复技术、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技术包括对预处理后的目标数据执行直接正射校正,以获得初始SAR正射图像。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卫星是一种主动式微波遥感卫星,通过向地面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反射信号成像,可全天时全全天候地观测。同时,SAR具备一定地表穿透能力,广泛应用于海洋、水利、气象、测绘和军事等方面。由于SAR影像的侧视成像特点,使其在地形起伏较大的不平坦地区将产生与光学影像不同的透视收缩、叠掩、阴影等几何形变。这些几何形变对SAR影像地物目标辨识和专题信息提取产生不利影响,使其可用性大打折扣。SAR遥感影像的应用大多基于正射影像进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正射校正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从而获取具有与真实地理位置相比没有变形的正射影像。
SAR影像可采用直接校正法和间接校正法进行正射校正处理,其中,在直接正射校正过程中,由于SAR侧视成像的叠掩、阴影等现象会导致几何位置压缩,使得SAR影像坐标空间中的部分坐标点,对应到正射影像中的同一坐标点,从而造成正射影像中部分像元未被赋值,形成“空洞”像元。空洞表现为大范围零星噪点空洞(小空洞)和地形起伏较大区域的大面积空洞(大空洞)。
目前对于SAR影像空洞修复方法,普遍需要经过人工绘制掩膜,提取出空洞区域,再进行空洞像元填充。其中,空洞像元填充主要采用滤波处理、插值填充、FMM等技术。
如申请号为CN201710445518.X的发明专利《基于DEM的SAR影像直接正射校正方法及系统》,该发明重点阐述基于DEM的SAR影像直接正射校正方法,其中最后一步为对空洞的修复,本质使用的是K-最近邻插值算法。
该发明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修复空洞的前提是提取出空洞,由于空洞和正射校正后的影像背景值具有相同的像素值,目前的技术中,需要手工绘制出研究区域,以此排除背景值,再提取空洞区域。这显然不能满足数据自动化、大规模处理要求。且单一的图像修复处理手段,对不同尺寸的空洞没有针对性处理,造成重复处理,降低了处理效率。对于复杂的图像修复,采用插值算法修复大空洞,如SAR图像山区修复,往往效果有限。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