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设计介绍了一款新型的覆膜插秧机,该机型具备自适应调节插秧深度的功能。该插秧机由插秧机主体构成,并在横梁下方装配有挂膜机构,该机构能够调整离地高度以适应不同的插秧深度需求。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在水稻植株发育生长过程中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水稻品质,目前,多采用在水稻插秧前在水田中先铺放可降解的薄膜,而后完成在膜上打孔、插秧作业的农艺方法。为提高水稻覆膜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在传统的水稻插秧机上配装挂膜、压膜机构的机具已有研发,实现了水稻覆膜插秧作业的一体化。
但现有的覆膜插秧机功能不够齐全,自动化程度不够高,仍需要人力跟随机器进行工作,若是在大田中进行工作就比较耗时耗力;众所周知水稻田是泥浆水田,是高低不平深浅不一的,浮板的作用便是在插秧机工作时随着田间的高低变化进行上下浮动,从而通过敏感线反馈到液压仿形系统中,使得液压仿形系统控制栽秧台跟随田间的高低变化进行上下调动,从而能够保持一定的插秧深度。
但现有的覆膜插秧机缺少自适应调节插秧深度的机构,覆膜机构的加装与原本插秧机上的浮板位置冲突,且浮板安装的位置易将铺设好的膜挂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浮板和覆膜机构是相互干涉的两个结构,使得浮板不得不拆除或者更改位置,而浮板的作用与位置极为重要;
若直接拆除则不再具有浮板的功能,从而无法保证插秧深度的一致性,从而影响后期秧苗的生长,深度过浅穗虽多而穗小、不抗倒伏,插深过深穗少而不能高产;
少有的更改了浮板的位置,如将其改动到两侧,理论上保留了浮板的功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插秧机本体的液压仿形系统得控制开关位于中部,若从侧边连接,其一方面不能够灵敏的感应,另一方面由于插秧机工作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侧面的浮动比较大,不能够准确的进行感应,从而无法准确反馈某处地势过高导致压力过大,某处地势过低而压力过小的情况出现,不能准确的调整插秧深度,因此浮板与敏感线连接的位置也极为重要,更改了位置之后很难恢复原有的功能。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