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脱氧核糖核酸酶I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具核梭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脱氧核糖核酸酶I能有效改善小鼠体重减轻和降低疾病活动指数,为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简称UC)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血性腹泻、腹部绞痛以及发热,其慢性、终生复发的疾病特点导致多数UC患者生活质量低下,滋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该病治愈难度大,治愈后复发率较高,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尤其病变范围广泛、病程长,被公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一般认为病程15年~20年后,癌变的危险性大约每年增加1%,因此UC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UC发病机制繁杂,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UC是遗传、环境、免疫和肠道菌群失调四大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口-肠轴”理论的出现为解释UC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口腔致病菌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吞咽等方式进入肠道,打破肠道固有生态平衡,扰乱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简称Fn)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致病菌,已被证实其能够促进结肠癌的发展、转移,产生毒素诱导细胞癌变。因此,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的患者,临床上亟需能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的药物。
脱氧核糖核酸酶I(Deoxyribonuclease I,DNase I)是一种可以消化单链或双链DNA产生单脱氧核苷酸或单链或双链的寡脱氧核苷酸的核酸内切酶。由于DNase I是机体本身就存在的一种酶类,固临床运用的安全性较高,已临床运用于治疗囊性肺纤维化等疾病。然而,目前并没有关于脱氧核糖核酸酶I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的研究报道。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