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交流充电桩碳排放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S1,基于评价目标确定评价单元,划分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明确交流充电桩的系统边界;步骤S2,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交流充电桩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等阶段的碳排放数据;步骤S3,利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计算交流充电桩的碳排放总量;步骤S4,分析碳排放数据,评估交流充电桩的环境影响,为优化设计和降低碳排放提供依据。该系统可自动收集数据、计算碳排放,提高核算效率和准确性。
背景技术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的概念来源于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E.Rees在1992年提出的“生态足迹”,主要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一种,反映经济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数量,利用碳足迹来衡量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活动排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比传统意义上的碳排量更加形象和科学。根据碳足迹的应用层面,可将碳足迹分为国家、城市、组织、企业、家庭、产品以及个人七个尺度。产品碳足迹是一个产品或服务在全部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总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碳足迹对于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在二氧化碳核算中被广泛使用。
目前国内产品碳足迹评价使用的方案主要援引PAS2050和ISO 14067,并没有属于国内自己的碳足迹评价标准。这两个标准具备产品碳足迹评价的共性,适合国内碳足迹评价的基础需要,但是随着评价产品种类的增多与细化,碳足迹评价细化标准和方案也相应需要跟进。
电力行业是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分析电力企业、设备、产品、服务的碳足迹情况,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对于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具有关键性作用。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交流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的安装和使用量急剧增加。精确分析交流充电桩的生命周期碳足迹对客观评估充电基础设施对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碳足迹评价标准虽然给出了产品碳足迹核算一般的原则和方向,但并未针对交流充电桩的碳足迹核算过程进行细化。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