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下巡检机器人,其特色在于集成了网箱破损指示装置。该装置由上夹爪、下夹爪构成,并配备有第一锁定机构以保持两夹爪的开启状态。此外,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用于在检测到破损时闭合夹爪,指示具体位置。该机器人能高效识别并定位水下网箱的损坏区域,提高维护效率和安全性。
背景技术
在海洋渔业及水产养殖领域,网箱作为重要的养殖设施,其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养殖生物的安全与生长效率。特别是网衣部分,作为网箱的核心部件,易受到风浪、海洋生物附着、腐蚀以及意外撞击等多种因素的侵蚀,从而导致破损。网衣的破损不仅可能导致养殖生物逃逸,影响养殖效益,还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准确的网箱网衣破损监测与定位系统,对于保障养殖安全、提升养殖效率、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有多种针对网箱网衣破损监测的解决方案被提出并实施。其中,公开号为CN114199944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创新的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通过集成供电模块、水面监测模块、网箱、网衣检测模块和用户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监测网络。具体而言,该系统利用含有绝缘层包裹的导线制成的线材交织成网衣,网衣检测模块部署于水下,通过监测水中电流信号的变化来识别网衣的破损情况。当网衣发生破损时,破损处的导线断裂会导致电流强度的变化,这一变化被网衣检测模块捕捉并转化为数据信号,随后通过电线传输至水面监测模块。水面监测模块不仅负责接收这些数据,还进行解析处理,一旦识别到破损信息,即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用户端发送报警信息,从而实现破损的实时监测与定位。
尽管这一系统展现了其在网箱网衣破损监测方面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与局限。首先,从制造成本的角度来看,将金属导线嵌入网衣线内的设计,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网衣材料进行特殊处理,以确保导线能够均匀分布且稳固嵌入,同时保证绝缘层的完整性和耐用性。这一过程不仅技术复杂,还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尤其对于深海养殖环境,所需网衣的面积和强度要求更高,导致成本问题更加突出,可能让部分养殖户望而却步。
其次,绝缘层的完整性是该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海水的腐蚀性、生物附着以及物理磨损都可能对绝缘层造成损害。一旦绝缘层破损,海水将直接接触到导线,利用水的导电性,可能会引发短路或电流泄漏,导致整个监测系统的失效,甚至可能影响到网箱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安全,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和风险。
再者,该方案要求使用定制的网衣替换传统网衣,这不仅意味着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进行网衣的更新与替换,还增加了安装和调试的复杂性。对于大多数养殖户而言,原有的网衣替换和安装流程已经相对成熟,引入新的定制网衣不仅需要重新培训操作人员,还可能因为与现有养殖系统的兼容性问题而导致不必要的延误和成本增加。
综上所述,虽然公开号为CN114199944A专利申请所描述的网箱网衣破损监测系统在技术原理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但在成本控制、系统稳定性以及兼容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限制了其在更广泛养殖环境中的应用推广。因此,继续探索更为经济、高效且易于实施的网衣破损监测技术,仍是当前渔业及水产养殖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