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改性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2025-02-12 21:41
No.1339350625095524352
技术概要
PDF全文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稀土元素改性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采用原位包覆掺杂工艺,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富含氧空位的尖晶石结构和岛状纳米异质结构,以提升电池性能。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因具有更高的理论容量而备受关注。典型的层状材料如钴酸锂(LCO)、三元 (NCM)、富锂锰基氧化物(LLO)等。由于电解液与正极材料的相互作用,表面副反应是限制、电持循环寿命的重要原因之一。界面副反应会导致表面残余碱的增加,引起浆料凝胶化,这会影响电极制备的一致性,同时也会增加电池的极化,进而降低其循环性能和稳定性。高截止电压提供的高容量有一部分来自于氧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会导致氧气从表面溢出,从而带来表面过渡金属溶解的问题。因此,提高层状材料的表面稳定性,对于研发更优秀的正极材料,推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实现正极材料的表面稳定性,各种表面改性策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例如包覆、表面重构等。但包覆层的厚度难以有效控制,过厚包覆层会导致容量下降和倍率性能差的问题。有报道在材料表面包覆一些金属氧化物,如ZrO2 、Al2 O3 、MgO等,他但们多数情况以非晶的形式存在,虽然可以稳定表面结构,但这些金属氧化物会带来阻抗增大,与体材料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从而导致循环稳定性差。表面重构则可能会导致表面晶体结构发生不可控的破坏,从而影响表面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设计稳定的界面对在恶劣条件下实现层状正极材料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各种改性策略并开发新的改性方法,以提升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升材料的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性能,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实现思路
阅读余下40%
技术概要为部分技术内容,查看PDF获取完整资料
该技术已申请专利,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技术研发人员:
吴劲松  王冠
技术所属: 武汉理工大学
相关技术
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和应用 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和应用
半桥CLC/S-CLC自切换恒流恒压复合型无线电能传输控制系统及方法 半桥CLC/S-CLC自切换恒流恒压复合型无线电能传输控制系统及方法
一种稀土金属元素改性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稀土金属元素改性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共地型非隔离光伏逆变器 一种共地型非隔离光伏逆变器
一种镁电池电解液及其应用 一种镁电池电解液及其应用
一种双防储能柜及其故障检测系统 一种双防储能柜及其故障检测系统
一种带有热管集成式弧形散热肋片的电机 一种带有热管集成式弧形散热肋片的电机
一种腔体式全空间全方向无线恒流充电系统 一种腔体式全空间全方向无线恒流充电系统
计及多调频资源支撑特性差异的直流外送系统最小惯量需求评估方法 计及多调频资源支撑特性差异的直流外送系统最小惯量需求评估方法
基于富碳氮化碳共轭聚合物的全固态光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基于富碳氮化碳共轭聚合物的全固态光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互联网软件服务 互联网软件服务
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
信息集成数字服务 信息集成数字服务
电气机械制造 电气机械制造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
医药制造、生物基材料 医药制造、生物基材料
石油煤矿化学用品加工 石油煤矿化学用品加工
化学原料制品加工 化学原料制品加工
非金属矿物加工 非金属矿物加工
金属制品加工 金属制品加工
专用设备制造 专用设备制造
通用设备制造 通用设备制造
通用零部件制造 通用零部件制造
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天设备制造 铁路、船舶、航天设备制造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燃气生产和供应 燃气生产和供应
水生产和供应 水生产和供应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 农副、食品加工
烟草、酒水加工 烟草、酒水加工
纺织皮具居家制品 纺织皮具居家制品
文教体娱加工 文教体娱加工
苏ICP备18062519号-5 © 2018-2025 【123技术园】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