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含有牡蛎壳超微粉的爽身粉及其制造工艺,包括预处理牡蛎壳和将其制成细粉的步骤。
背景技术
牡蛎壳超微粉是由牡蛎壳经过精细加工而成的微细粉末,牡蛎壳中碳酸钙为生物合成型碳酸钙,含量高达94.3%,无机元素组成中钙含量达39.8%,这使得牡蛎壳超微粉成为一种优质的钙源;牡蛎壳中还含有磷、锶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17种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这些成分使得牡蛎壳超微粉具有更全面的营养价值;牡蛎壳超微粉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破碎、研磨和筛分等步骤,其中,湿法球磨超微粉碎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工艺,可以制得更细的牡蛎壳粉,但需要注意可溶性物质的流失问题,此外,水分和物料填充率对牡蛎壳粉粒径大小也有较大影响。
牡蛎壳超微粉的应用领域如下:
食品行业:牡蛎壳超微粉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如用于泡菜生产中增加降酸增脆效果,或在果汁发酵过程中起降酸和澄清作用,同时,它还可以作为补钙壮骨的食品原料,提高骨骼的韧性和密度,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医药行业:牡蛎壳超微粉在医药领域具有收敛止痛、镇静安神等功效,它可以修复受损的胃黏膜,清除肠胃中的细菌和病毒,防止肠胃炎发生,同时,它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功能,有效改善失眠及神经衰弱等症状;
环保领域:牡蛎壳超微粉呈多孔性结构,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吸附性,可应用于环境治理,例如,它可以用于含铬废水的处理,去除率可达98.23%;还可以用于甲基橙废水的脱色处理,脱色率可达74.2%;
农业领域:牡蛎壳超微粉还可以作为土壤调理剂使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公开号为CN108237006B的中国专利中,提到了一种牡蛎壳超微粉的制备方法,它包括牡蛎壳预处理、牡蛎壳细粉的加工和气流粉碎技术进行超微粉碎。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采用矩阵分析法筛选出最佳的气流粉碎技术,对影响粉碎效果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优选得到最佳的工艺为:进料粒度100目,进料速度210V,粉碎压力0.6MPa,粉碎次数6次。本发明对牡蛎壳进行深加工,变废为宝,加工得到的牡蛎壳超微粉,表面积和孔隙率大幅度增加,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和化学活性更优,具有广阔的工农业和医用价值。
在上述文件中,虽对牡蛎壳进行深加工,变废为宝,加工得到的牡蛎壳超微粉,表面积和孔隙率大幅度增加,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和化学活性更优,具有广阔的工农业和医用价值,但是并未对牡蛎壳粉添加辅助材料,使得牡蛎壳粉制备出的功能效果较为单一,从而降低了牡蛎壳粉进行使用的使用效果,为此,提出一种富含牡蛎壳超微粉的爽身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添加玉米淀粉、珍珠粉、薄荷和二氧化硅的作用,将上述原料和辅助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研磨处理,以确保各成分充分混合且粒径均匀,有助于调节爽身粉的质地和流动性,同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吸收性,增加产品的美白、保湿等护肤功效,赋予产品清凉感,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和不适感,可作为抗结块剂使用,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松散状态,不易结块,增加了牡蛎壳粉制备出的功能效果,从而提升了牡蛎壳粉进行使用的使用效果;
且通过抗菌剂、抗氧化剂、香精和增稠剂的作用,可能有效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且能增添特定的香味,使使用者在涂抹时感到愉悦和舒适,同时利用增稠剂的作用,能够增加产品的黏稠度,使其更加易于涂抹和均匀分布在皮肤上;增稠剂还有助于防止产品分层、沉淀等现象的发生,保持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牡蛎壳粉制备出的功能效果,提升了牡蛎壳粉进行使用的使用效果,使得牡蛎壳粉制备出的爽身粉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