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生物医药技术,揭示了一种在血清环境中能增强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抗菌肽,包括W1、W2、WK1、WK2、WK3、WR1等,并详细描述了这些抗菌肽的制备流程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抗生素的出现改善了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预后且降低了细菌感染导致的死亡率。但是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同时伴随着细菌的进化、筛选,细菌对抗生素逐渐产生耐药性。为了面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开发新的抗生素药物或者替代药物是必要的。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多肽,在生物体内主要参与免疫调节。随着研究发现,抗菌肽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癌等生物学活性。此外,毒副作用小、无免疫原性等优点也使抗菌肽受到生物医药领域的众多关注。抗菌肽可用通过破坏细胞膜或进入胞内以核酸、线粒体等细胞内物质作为靶点发挥生物学活性。抗菌肽可以直接破坏细胞膜,且可以通过单一或者多种机制同时作用以达到抗菌作用,这也使得抗菌肽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抗菌肽有望成为传统抗生素的替代品。
由于血清中含有丰富的酶,天然抗菌肽在血清中容易酶解失活。提高抗菌肽分子在血清中的稳定性也是抗菌肽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开发安全性高、生物学活性高、血清中稳定的抗菌肽对于推动抗菌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