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温度感应特性和电荷调节功能的纳米抗菌剂,其粒径介于80至200纳米,Zeta电位介于-4.2毫伏至41.5毫伏。
背景技术
据统计,到2050年底,世界人口将达到99亿,这将要求总体农业产量相对于2005年的水平增加60%。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农药被广泛用于作物保护,全球农药的使用量每年超过460万吨,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传统配方中有效成分的损失率高达70-90%,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对陆地和水生环境造成了污染,也使得农作物对其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减少农药使用量、优化配方以减少有效成分损失,是当前和未来农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药液滴在作物叶片沉积少、叶片摄取率低是造成农药损失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解决方法中,开发纳米农药制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前途的途径。与传统农药制剂相比,具有大表面积和小尺寸的纳米农药可以增强农药在作物叶片表面的粘附能力和铺展性,提高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报告的纳米农药更多地关注控释特性,而不是纳米农药与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纳米农药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如表面电荷、疏水性、形状和大小,均可能对其性能起重要作用。多数传统纳米杀菌剂未能充分利用其表面电荷特性来调节杀菌效果,微生物表面的电荷特性对纳米杀菌剂的吸附和作用有显著影响,现有技术中尚未开发出针对不同电荷条件优化的杀菌剂。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响应型电荷可控的纳米杀菌剂;本发明纳米杀菌剂以吡唑醚菌酯纳米颗粒为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纳米颗粒由两种不同带电性质的嵌段共聚物与吡唑醚菌酯通过快速自组装而成,通过调节两种聚合物的比例精准调控纳米颗粒的表面电荷,从而实现其在植物叶片上的沉积与摄取的最大化,进而达到最佳效果。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