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调光玻璃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调光玻璃功能层的制备技术、功能层及调光玻璃。制备技术包括:首先,通过液晶滴注成盒工艺制作第一染料液晶盒;其次,将第一染料液晶盒与第二染料液晶盒结合,形成功能层;最后,将功能层应用于调光玻璃。该技术提高了调光玻璃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乘用车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乘用车内能够调整光线的需求逐步提高。而一般都是通过将乘用车的天窗和侧窗使用调光玻璃的方式来调节车内光线,并要求该调光玻璃暗态能够实现光透过率小于1%的遮光效果以确保良好的隐私保护或遮光需求,亮态能够达到更高的透光率以提供更佳的视野和光照体验。而现阶段能够实现此高标准调光要求的调光玻璃只有采用具有染料液晶功能层的调光玻璃。进一步地,为了实现从极低透光到高透光的广泛调节范围,该调光玻璃的染料液晶功能层必须采用先进的双盒调光功能层叠加技术制备。这种技术通过精密堆叠两层或多层含有特定染料液晶的液晶膜,利用染料液晶分子在不同电压下的排列变化,从而实现对光线透过率的精准控制。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乘用车对调光玻璃性能的严格要求,也推动了调光玻璃在汽车领域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上述双盒调光功能层的两个液晶盒均采用染料液晶制作,调光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其在不同电压下带动染料液晶旋转,染料液晶的吸光轴与光线方向呈现不同角度时,染料液晶对光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则光线的透过率也不相同。具体地,染料液晶在不加电压的情况下几乎处于垂直于基板的状态,此时因为染料液晶的吸光轴与光线入射方向平行,此时光线透过率最大,表征为常亮状态。而当施加电压时,染料液晶开始从垂直于基板的状态逐步向平行于基板的状态转移,光线在通过上盒时,上盒的染料液晶可以对平行于染料液晶吸光轴的光线进行有效遮挡,但是对于垂直于染料液晶吸光轴的光线遮挡有限,这部分光会透过上盒出射并进入下盒,因为上下盒之间的PI取向是互相垂直的,所以没有被上盒挡住的部分偏振光偏振方向刚好与下盒染料液晶的吸光轴平行,这样上下双盒的匹配,相较于单一染料液晶盒,可以实现更暗态的遮光效果。
虽然双盒调光功能层能够实现更低的暗态,但是乘用车整车的结构设计要求天窗和侧窗的厚度均<5mm。目前双盒调光功能层叠加技术,染料液晶功能层需要和钢化玻璃通过PVB进行粘结之后形成夹层玻璃单元(英文:La minated Gl ass Unit,简称LGU)才能应用于天窗或侧窗。而目前钢化玻璃的厚度最薄为1.6mm,PVB最薄厚度0.38mm。功能层的玻璃厚度综合考虑减薄工艺以及良率情况,目前单片玻璃能够制备的最薄厚度为0.19mm。由于功能层的盒厚为μm级别,故不考虑。综上所述,整个调光玻璃的厚度为1.6×2+0.38×3+0.19×4=5.1mm>5mm,该厚度太厚,不符合车辆天窗和侧窗的厚度装配需求。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