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创新技术介绍了一种微针快速植入设备,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设备由柱型腔体、密封盖、密封橡胶、微针储片和微针组成。微针储片用于存储微针,内部设有限位环以固定微针位置。
背景技术
微针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无痛的、微创的新一代经皮递送技术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解决皮下注射和透皮贴片的缺点提供了机会。微针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底座和位于底座上的微米级针(100-3000μm),可以突破皮肤角质层的天然屏障,已被应用在包括药物分子、抗生素、维生素、抗体、蛋白质、疫苗、核酸以及细胞等的递送。可溶性微针由于制备方法简单、生物相容性好被认为是最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微针。无法均匀地将力分配到每根微针上,皮肤的粘弹性变形抵消微针的刺入深度,可溶性微针针尖过多地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如湿空气、组织液)发生软化影响后续的刺入等问题使得手动刺入存在很大的穿刺效率和深度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微针植入器的使用可以提高微针的刺入效率和深度,减少药物递送效率的波动。植入器通常由平板、激发器和动力源组成,使用时动力源对平板进行加速,从而带动贴在平板上的微针撞击刺入皮肤。根据使用时提供的动力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由弹簧提供动力,使用时将微针贴在平板上,通过压缩弹簧储存能量,在激发的瞬间由平板带着微针贴向皮肤冲击,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形式。(2)由电磁提供动力,通过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推动平板,该系统可连续地调节微针的刺入速度,从而有效应对皮肤的变形。(3)由拇指提供动力,拇指提供力是十分便捷的,且装置较为简单。如利用羧甲基纤维素薄膜(CMC)弹性,在CMC薄膜破裂的瞬间,使微针加速刺入皮肤。利用微针植入器需要考虑微针施用力度,若是控制不当,所用压力低于穿透所需最小压力,微针无法穿透皮肤角质层以达到给药部位;压力过大,则平板结构会冲击皮肤导致损伤和疼痛。并且每个人的皮肤性质都存在差异,使得不同患者使用同一微针植入器时存在明显穿刺深度差异。因此,微针的施用力度因尽可能的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