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城市碳排放控制方法及系统,该系统通过优化土地覆盖空间形态来实现。系统收集并分析多个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和土地覆盖信息,以制定有效的碳排放调控策略。
背景技术
现如今,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随之带来平均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系统和人类健康安全。温室气体(如CO2
)的排放急剧增加,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全球CO2
排放量于2020年达4.4×105
Mt,比2000年增加约1.5倍。当前,全球各个国家正在积极制定政策体系以应对快速增加的碳排放问题,并主要以城市为基本单位来实施碳减排措施。城市碳排放占全球总碳排放量的70%,而城市受密集的人类活动影响,具有人员流动大、建筑密集复杂、交通量高等特性,进一步阻碍了城市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不断改变城市的土地覆盖。如发展工业过程中将部分耕地转变为人工地表,为增加城市碳汇将草地转变为林地。当土地覆盖发生变化时,发生的碳交换活动能够破坏陆地碳循环的动态平衡。经统计,全球由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引起的CO2
排放量约占人类活动CO2
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并已成为排名第二的人为CO2
排放源。因此,亟需一种科学、精准的方法,通过优化城市土地覆盖空间形态来有效降低碳排放。
土地覆盖变化通常伴随着面积、斑块密度等空间形态的变化。已有学者对针对土地覆盖的空间形态与碳排放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由于人工地表的覆盖类型是城市重要碳源,大多研究围绕人工地表的空间形态进行深入讨论,或采用统一化指标进行探究,而对耕地、林地等多样化的土地覆盖空间形态研究尚未充分。由于不同土地覆盖的空间形态特性对CO2
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均一化的讨论更容易形成“一刀切”的碳减排措施,为此,亟需考虑土地覆盖类型的差异化空间形态特性讨论对碳排放的影响。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