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融合动态能耗模型和路网信息的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锂电池充放电实验数据,研究温度对电池容量的影响,并分析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基于这些分析,本发明能够为电动汽车规划出最优的充电路径,以提高能源效率和驾驶便利性。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加速了对氢燃料、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探索,储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动汽车、电气化轨道交通、飞行器与舰船等电气化交通工具的发展。其中,全球电动汽车产销量迅猛增长.目前,传统燃油汽车在能源消耗与尾气排放上对比新能源汽车,具有缺陷。对于这种情况,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未来代替传统燃油汽车,已经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共识。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及产业是典型的三网融合案例,其发展形态如图所示。停车位一对一建设充电终端,集成数据采集、通信、充放电控制及监控终端,实现能源、交通、信息的设施融合。在电动汽车路径规划相关研究中,必然考虑到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的独特性,使相关研究涉及到综合电气工程和交通工程等学科的交叉领域。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从电动汽车的电气特性出发。针对电动汽车与电网间的互动,国内外相关文献多从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对电网的影响出发,以配电网运行最优、充电站收益最优、用户充电费用最优、综合效益最优等为充电目标,规划车辆有序充电。但上述文献采用静态充电站信息分析对电动汽车用户充电成本及充电站选择的影响,未研究充电站信息动态变化下用户决定充电时间、选择充电地点、规划充电路径的方法。第二方面从电动汽车的交通特性出发。考虑动态路网实际情况,构建以物流成本最小为目标、以时间窗等为约束的车辆路径选择模型。第三方面从电动汽车的电气特性和交通特性结合出发。考虑到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对交通路况及配电网负荷的影响,提出电动汽车路径规划方案。忽略了充电站状态变化对用户充电所需时间的影响。
但是存在以下缺点:采用静态充电站信息分析对电动汽车用户充电成本及充电站选择的影响,未研究充电站信息动态变化下用户决定充电时间、选择充电地点、规划充电路径的方法,同时忽略了在动态变化的实际路网中电动汽车实时电量的变化对何时前往何地充电以及充电路径选择的影响,并且忽略了充电站状态变化对用户充电所需时间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整体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的效率。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