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急性脊髓损伤继发性肺损伤的治疗药物,该药物含有二甲双胍。本发明还提供了二甲双胍在制备急性脊髓损伤继发性肺损伤的治疗药物中的作用。本发明公开了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存在继发性的肺损伤,肺组织较正常肺组织自噬水平降低、凋亡水平升高。二甲双胍可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减少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损伤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急性脊髓损伤所继发的肺组织损伤。本发明公开了含有二甲双胍的药物组合物,为临床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继发性肺损伤的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背景技术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ASCI)是由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的损伤,引起相应节段的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肌张力异常和病理反射等变化。脊髓损伤是最为严重和灾难性的伤害之一,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损害了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ASCI不仅会引发神经系统疾病,还会影响到呼吸、泌尿和生殖等器官系统。在ASCI后,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对于预防患者死亡至关重要。肺炎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占所有死亡病例的65.1%。即使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炎症仍无法逆转,最终导致死亡,表明单纯控制感染无法预防ASCI术后的肺部损伤。然而,有学者认为,支配呼吸肌的神经位于上胸椎区域之上,呼吸肌麻痹可能是肺部损伤、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尽管这一理论可以解释ASCI引起的高水平肺部损伤,但无法解释低位ASCI后肺部损伤的发生。并且有研究表明,即使在低位(T10)ASCI动物模型中,脊髓损伤位置避开支配呼吸肌的上胸椎区域,仍然会出现肺部损伤,如肺出血、水肿和炎症浸润等,并且ASCI后对肺部的损害持续至ASCI后72小时,自噬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抑制。
二甲双胍(化学式:C4H11N5)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特别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尽管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降糖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包括抗炎、调节细胞衰老、增强自噬等。具体而言,其抗炎作用可能通过减少氧化应激、降低DNA损伤、调控ATM蛋白激酶活性及表观遗传效应等途径实现。另一方面,二甲双胍可通过增强自噬来发挥其治疗作用,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mTOR信号通路,增强多巴胺能神经元中LC3-II介导的自噬,并上调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此外,二甲双胍还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激活AMPK,降低促炎因子浓度,进一步调节mTOR信号并增强海马体中的自噬。上述机制不仅深化了对二甲双胍降糖作用的理解,也为其在非糖尿病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其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二甲双胍在急性脊髓损伤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对其继发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