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连续流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间三联苯类化合物的连续化合成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将碘苯类化合物的四氢呋喃溶液、异丙基氯化镁·氯化锂的四氢呋喃溶液、芳基格氏试剂溶液作为原料,经过镁卤交换反应、消除反应和加成反应合成目标产物。该技术方案引入异丙基氯化镁·氯化锂进行镁卤交换反应,温和的反应条件使该反应中涉及的多个基元反应有序进行,解决了高活性格氏试剂在间歇条件下多个基元反应共存难以控制的问题,废物的产生量和种类得到控制,产物收率稳定在80‑95%。此外,该连续化工艺减少了成本较高的芳基格氏试剂用量。因此,本发明合成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捷、时空效率高、三废排放低等优点。
背景技术
间三联苯类化合物,即3,5-二芳基取代苯,具有三个苯环相连形成的较大共轭体系,对于光电的传导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该类化合物具有平面结构,分子之间易聚集产生结晶,这些特点都大大提高了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外,3,5-双芳基取代苯因其独特的空间结构还被广泛应用于配体设计与合成中,如以下结构:
3,5-二芳基取代苯虽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其合成研究较少,主要有格氏试剂与卤素的缩合反应、Suzuki-Miyaura反应和苯炔中间体反应三种方案,前两种方案都需要金属作为催化剂,向反应体系引入重金属,另外,这两种方案需要完成3位和5位的偶联反应,但碘苯类化合物中存在三个Br可作为反应位点,这就导致反应结果为单偶联、双偶联和三偶联产物同时存在,这对于反应的后处理和收率带来巨大挑战(收率一般为20-60%)。通过偶联反应合成3,5-双芳基取代苯类化合物的方法如下:
。
第三种方案是以镁卤交换反应起始,继而确定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再经过两次邻卤格氏试剂的消除反应和苯炔中间体的加成反应得到目标产物,该方案有效改善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该反应中通常需要3.5-5.0当量的芳基格氏试剂参与反应,而其中只有2.0当量的格氏试剂是产物合成所必需的,过量的芳基格氏试剂的使用会带来副产物,后处理需要柱层析进行纯化。另外,常规芳基格氏试剂进行镁卤交换反应需要回流等较为苛刻的条件,操作难度较大,反应选择性难以控制。通过格氏试剂合成3,5-双芳基取代苯类化合物的方法如下:
。
因此,为满足广泛的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绿色、稳定、高效、可放大的间三联苯类化合物生产工艺,以期降低其使用成本,推动其在光电材料和配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