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重复使用飞船降落伞缩距软着陆装置,属于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领域。包括缩距装置,缩距装置布置在伞舱下方和返回舱侧壁内,缩距装置包括中间部分设置的火工推杆,火工推杆的上下两端均安装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各自安装有四个滑轮,伞绳依次穿过各个滑轮,通过火工推杆的伸长增加装置内伞绳的长度,缩短返回舱与降落伞之间的距离,实现缩距。本发明采用火工推杆作为驱动装置,能量密度高,减少了机构重量和复杂度,提升再入航天器的运载效率。并且本发明占用空间小,且增加了缩距装置的可工作长度。有助于降低系统复杂度,有助于航天员及时出舱。同时本发明具有准确度高,可能受到的干扰少,可靠性高的特点。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外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的技术途径主要包括伞系减速、可控翼伞定点无损着陆、充气附着式减速着陆、动力减速+软着陆支架缓冲、起落架+阻力伞这五种形式。载人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更高的要求,目前返回式飞船一般采取伞系减速+反推火箭作为软着陆的方式,但该方案存在一些问题,如反推火箭需要在返回舱底开孔,可能存在结构强度问题;防热大底要在反推火箭工作前抛弃,提升了系统复杂度;以及反推火箭工作造成扬尘,影响航天员及时出舱等。
降落伞缩距软着陆技术的含意是,在载荷下降到离地很近时,快速缩短降落伞与载荷之间的吊绳,以缩短二者之间的间距,从而降低载荷下降速度,实现软着陆。该技术是目前较为新颖的软着陆技术,如果应用于航天器返回舱软着陆,有望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已有的缩距软着陆装置主要应用于空降领域,尚未应用于航天器返回领域;且现有装置尺寸和重量都较大,不利于装置的可靠性和重复使用性,也不符合航天器要求尽可能节省空间与重量的要求。另外,返回舱往往有垂挂转换这一过程,缩距装置设置于外部伞绳上不利于伞具释放和开伞。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