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成扭转式阻尼模块,属于结构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加压封闭板、花键传动轴、摩擦片、楔形预压板、花键连接套以及平键;花键连接套竖直穿设在外壳内部;花键连接套内穿设有花键传动轴,二者之间通过平键限位固定;花键连接套外周套设有摩擦片;摩擦片与外壳之间压紧有楔形预压板;外壳顶部还设置有加压封闭板,加压封闭板底部顶紧楔形预压板顶部,并对楔形预压板施加预压力;楔形预压板为两块斜面对扣设置的楔形预压板,加压封闭板底部与其中一块楔形预压板顶紧,进而通过斜面挤压另一块楔形预压板,从而将垂直向下的预压力转变为水平方向的挤压力,用于挤压摩擦片,并在摩擦片与楔形预压板之间产生摩擦阻尼耗能。
背景技术
集成扭转式阻尼模块是一种创新技术,旨在通过附加阻尼的模块化设计提升结构、机械设备等的抗震/减振能力。
现有技术中,许多摩擦扭转式阻尼器采用分体式设计,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例如,有的阻尼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摩擦片,中间设置可转动摩擦片,通过特定的连接结构和枢轴连接,形成一个可相对转动且能产生摩擦耗能的组合体。这种结构便于生产加工、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和零部件更换。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的工况和阻尼需求,一些摩擦扭转式阻尼器具备可调节的结构。例如,通过改变摩擦片之间的接触压力、调整摩擦片的数量或厚度等方式,来实现阻尼力的调节。有的阻尼器还设置了特殊的调节装置,如螺栓调节机构、弹簧预紧力调节机构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改变阻尼器的性能参数。此外,在阻尼器的内部结构设计上,会采用一些特殊的形状和配合结构来提高摩擦效果和耗能能力。例如,部分阻尼器的摩擦片表面可能设计有凹凸纹理、沟槽等结构,以增加摩擦系数;或者在摩擦片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处,采用特定的弧形、楔形等形状,使摩擦片在转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贴合和摩擦。如CN110273956A一种扭转摩擦板型金属阻尼器、CN112081260A新型钢条旋转摩擦阻尼器等。即传统阻尼装置通常根据特定应用需求进行独立设计,但导致产品设计方案多样化,良率低,难以实现预制批量生产和技术规范化。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