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波浪自适应多能源发电‑养殖互补平台系统,属于风力或者液力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平台模块,多个平台模块其呈镂空式阵列分布,平台模块的下端安装有浮体模块和波浪能发电模块;光伏组件,其安装在平台模块的上端;连接组件,相邻平台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养殖模块,其设置在平台模块间的镂空区域。本发明的波浪自适应多能源发电‑养殖互补平台系统,能够利用太阳能、波浪能发电,能源利用率高。平台模块呈镂空阵列分布,镂空区域可以释放平台模块间的自由度,平台模块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使得平台模块能够随波浪协同运动,有效地降低平台模块承受的荷载,提高平台结构的安全性。此外实现了多能‑养殖互补的功能。
背景技术
海洋为风能、太阳能和波浪能这类清洁能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由于远海环境恶劣,浮式平台需要随波浪协同运动,以减轻平台结构承受的荷载,提高平台结构的安全性。现有的平台结构形式和节点复杂,这并不利于实施。目前,单一模式下的海洋清洁能源开发虽然取得了迅速的进展,但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在远海环境中综合利用海洋资源,解决传统海洋能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应对挑战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多能互补发电方式应运而生——“渔光互补”。这种新型方式结合了渔业和光伏发电,为克服现有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传统模式相比,渔光互补可以在远海环境中更加有效地开发海洋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同时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综合利用的方法有望为海洋清洁能源和海洋资源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公开号为CN114600813A,名称为“一种抗浪型渔光互补一体化系统”的中国专利,其通过在养殖网箱阵列的外围布置一圈导波破碎型抗浪装置可以有效地保护浮式光伏阵列,并将多个养殖网箱排布成一个紧凑的环形阵列便于用导波破碎型抗浪装置将其围起来,提高整体的抗浪性能。
公开号为CN114421868A,名称为“一种自锚式多边形光伏支架系统”的中国专利,其通过将自锚式多边形单元进行了模块化节约用地,便于平面扩展,能较好适应不规则用地边界和起伏地形,易进行大地平面景观的光伏图案造型。采用结构单元模块化及逆行拼装,结构简单,索拉力在模块单元的平面内与撑杆内力实现自平衡,抗连续倒塌能力强,同时自锚式多边形单元顶部平面内具有一定刚度,可协同变形传递水平力,组合后各个模块单元的柱竖向构件协调共同负担风、波浪荷载的水平推力。
诸如上述专利的现有技术,系统整体对波浪以“抗”为主,与波浪的协同性差,增加了系统在环境荷载下损坏的风险,影响使用寿命。其次,系统结构形式复杂,不利于用海规划,且光伏基板下方的空间没有被有效利用,无法同时实现发电和养殖空间的充分利用,不能充分发挥渔光互补的功能。基于这些问题,现有的渔光互补技术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