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医学教学的监护显示模拟方法及系统,包括服务端、用户端、至少一台以上模拟监护端,用户端向服务端发送病例链接,服务端通过约定生命体征与模拟监护端的映射关系,筛选病例对应的目标模拟监护端,且定向发送病人信息、生理参数信息、波形参数信息,实现了模拟监护端自适应开启和接收病例信息并显示,避免了资源浪费,有效控制了数据量的收发,保障了通信流畅。
背景技术
医学模拟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提高医学生和医师的临床技能、减少医疗差错和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医学模拟教育顺应了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近年来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创新。它通过利用多种局部功能模型、计算机互动模型以及虚拟技术等模拟系统,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和考核,这种教育模式以其安全性、可重复性、训练相对真实性、内容规范性和手段丰富性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
其中,模拟监护端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模拟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模拟手术室、病房等,与高端模拟人等结合使用,除测量和监护模拟生理参数外,还包括监视和处理高端模拟人用药及手术前后的状况,为医学生和医生提供从模拟实践到临床实践的桥梁。
模拟监护端应用范围为手术中、手术后、外伤护理、冠心病、危重病人、新生儿、早产儿、高压氧舱、分娩室等,主要监测参数包括心电、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体温,此外可选的参数包含创血压、呼吸末二氧化碳、呼吸力学、麻醉气体、心输出量(有创和无创)、脑电双频指数、胎心等。
一个病例通常包含多项生命体征参数,针对一个病例可能需要配置多台模拟监护端,如血氧、脑电、心电等监护仪,虽然目前已经有可以展示多项参数的多参数模拟监护端,但无法满足病例的多样性,生命体征参数变化的多样性,因此,教学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模拟人配置多台模拟监护端以配合不同病例的医学教学,而且模拟监护端需实时显示各项参数信息及其变化情况,还要保障数据通信流畅,避免数据传输丢失等情况。
实现思路